第65章 大元最后一位军神(4 / 7)

不听宣的主儿,至于那些外部势力,李文忠、胡廷瑞等人,干脆直接不理朱元璋,另起炉灶。

朱元璋其实挺开心,真要让他全盘接收这些人马,他心中反而不放心。

他从自己的嫡系开始打起,逐渐做大队伍,也不攻城略地,只是积累人马粮草。

一段时间下来,反而以他的增长最为迅速,张士诚、方国珍、陈友谅等人地盘虽大,但手下兵将人才,比朱元璋反差得远了。

终于,羽翼丰满的朱元璋开始占领城镇。

朱元璋从滁州开始攻起,先下滁州,再攻和州,一路所向披靡,无人可当,队伍逐渐壮大。在和州内整肃军纪,徐达以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标准严格训练要求嫡系,斩了许多关系户,一时间军纪为之一肃。

然而这天下终究不是没有能人,朱元璋率队伍攻打太平、芜湖时,均受到了不小的阻力。

对面元军军纪严整,兵刃锐利,士兵的精神面貌与斗志也与之前遇上的鞑子军队不可同日而语。对面的统帅也根底扎实,无论是临阵指挥,还是随机应变,都有很高的造诣。

这令朱元璋部队的前进脚步受到很大停滞。朱元璋手下军队在这两城与这两股元军交战许久,有胜有败,粮草物资、有生力量都消耗不少。

好在徐达天生帅才,又得了武穆遗书,常遇春更是大明头一号的冲阵猛将。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李善长的坐镇之下,朱元璋后方固若金汤,物资产出一应俱全,这也给了徐达和常遇春征战的条件。

两个月以来,在经历无数次会战碰撞后,终于徐达先克太平,常遇春后下芜湖,打出了一场大大的胜仗。打的鞑子向南跑去。

进城之后,朱元璋喜滋滋地拉来一个少年,跟杨规介绍“杨老前辈,快来看元璋的好儿子沐英,叫杨爷爷。”

少年跪下给杨规磕头,“杨爷爷好。”

朱元璋在旁边不停夸赞,“此战他每战必先,有几次甚至冲在了常遇春的前面,调兵遣将上也很有天赋,徐达贤弟也很称赞他啊。哎呀,杨老前辈,您老看我这义子干儿如何啊”

杨规乐了“好啊,你儿沐英,有大帝之姿”

啊这

沐英吓得小脸煞白,“刷”地一声就给朱元璋跪下了,“干爹,绝无此事啊干爹沐英一心忠诚”

朱元璋也呵呵讪笑,把沐英扶起来,“看你吓得,杨老前辈跟你开玩笑呢”

但作为一个枭雄,他心中却开始犯嘀咕。

“诶我可不是开玩笑,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杨规跟了朱元璋大半年,尤其是最近几个月,一直都是军阵对仗,根本没有什么武林高手来刺杀的事情,他闲的神经病都要复发了。

最近他看看朱元璋队伍已经搭好,也没有武林高手来袭击,他已经准备要走了。临走之前当然要给自己找点乐子。

沐英作为大明朝为数不多死后被封的几个异姓王,绝对是深得朱元璋信任,作为大明朝的镇边王,沐王府世镇云南,除了姓朱的之外,唯一敢叫自己王府的人家,可见朱元璋对这个由自己跟马皇后一起养大的孤儿有多信任。

但朱元璋终究是多疑的,虽然他不会因为这句话就疏远沐英,但这一句话却能让他自己折腾自己好几天。

这都是乐子啊

看着朱元璋上蹿下跳、抓耳挠腮地试探沐英被发现,让马氏拽着耳朵一阵训斥,杨规就感觉很爽。

第二天杨规跟朱元璋告辞,“小朱啊,我看你也没什么事情,发展的挺好,我走了啊。”

“别啊”朱元璋本来还在为刚下两座城而高兴的心情一下子没了底,“杨老前辈,您可不能就这么抛弃我。”

“主要这么久了,这不是没啥武林高手来袭击你么”

说曹操曹操到,杨规话音都没落,忽听得身后传来两下丁丁异声,三人打破屋顶落了下来,每只手中各拿着一条两尺来长的黑牌,只听中间那身材最高之人朗声说道“明教圣火令到,东土教主还不下跪迎接,更待何时”

“哈哈哈”令三人惊诧的是,这个明显没什么武功的东土教主,不惊反喜,大笑道“这不就来三个杨老前辈,您可不能走”

“哦,波斯云风月三使啊。”

杨规点点头,难怪带张无忌出海的时候没见到,他的到来改变了许多时间点,可能出海时这三人根本就没来到中原,等他们来了,教主已经变成朱元璋了。他也没多想,这几个废物,随手也就打发了。

三使见杨规和朱元璋根本没有理自己的意思,勃然大怒,三人配合,伸手照着朱元璋就抓,身法武功,果然诡异。

朱元璋没有丝毫反应,眼看就要被擒住,流云使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们一路东来,只要圣火令武功一使出,所向披靡。

只是他三人手放在朱元璋身上前,一根龙头拐杖横在当间,三人收手不及,都抓在这龙头拐杖之上。杨规随手一撇,仨人便被扔出去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