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
于是乎。
那些对徐雷不满的人。
在被打脸之后,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弯。
老老实实的,严格按照徐雷的建议,以及新的适航审定标准,进行大幅改进和反复试验。
而徐雷对西北飞机公司,也当然不止是提出建议,还帮忙争取科研经费,提供各种技术支持。
因为大家也都很清楚。
这款小飞机,早已不仅仅只是一款产品,更是承载着龙国航空工业,进入民航市场的希望。
要是连这一款小飞机,都不能满足国际标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那么同时在设计研发的中大型客机,也绝对够呛。
所以小小的一款支线小飞机,承载着无数人大大的航空强国梦。
为了这个梦,从设计规范、标准体系,到系统集成、产品测试……
可以说整个飞机的设计、制造、测试、试飞等所有环节,都像是脱胎换骨了一样。
到今天。
历经大大小小数百项改进,上千架次、近万小时的科研试飞与适航审定。
这款小型支线飞机,虽然已经全部达标,不少分项甚至还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但所有人都依然忐忑紧张,生怕被徐雷又一次‘一票否决’。
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会议室内的空气,似乎都停止了流动。
作为总设计师的吕星海,自然是压力最大的。
三年前。
被徐雷一票否决,他郁闷了很多天,怎么也想不通。
这款小型支线飞机,是早在1988年就正式立项研发的。
之所以要立项,是因为从国外购买喷气式客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维修保养费用也不菲。
再加上全球有不少穷弱小国,不仅买不起喷气式客机,加上国土面积狭小、基础设施落后,只能买小型支线飞机。
而龙国很多年前,从北方老大哥引进过一款短程双发涡轮螺桨运输机,自主生产很多年,也算是经验丰富了。
另外,当时龙国已经走向了开放,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大为改善。
能够从国外买到先进成熟的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通信设备等等。
既然有需求,也有底子,关键设备还能进口……
想进入民航市场赚钱的西北飞机公司,便立项研制小型支线飞机。
三年就完成了全部设计工作,五年就顺利完成首飞。
原本已经可以拿到型号合格证。
但为了把飞机卖出去,根据客户意见进行了一些改进。
谁知道……
完成了各种改进,也进行了相应的试飞审定,完全符合当时的适航标准。
结果最后关头,却被徐雷给一票否决,没拿到型号合格证。
客户不理解,研发团队更是想不通。
作为总设计师的吕新海。
那段时间,也真是恨毒了徐雷。
甚至想过将徐雷暴打一顿,怒骂他为什么要和自已,要和这款飞机过不去。
十二年的努力,就因为年纪轻轻的徐雷一句话,民航局便不颁发型号合格证。
凭什么?
自已学空气动力学出身,参与了多款军用飞机的研发设计。
带领一大帮国内外名校毕业的专业设计师,还有很多单位协同。
还基于一款成熟的飞机搞研发,更有不少国际知名公司提供核心部件。
这他妈能有什么问题?
凭什么你徐雷,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纨绔子弟,说不行就不行?
真以为你是百年难有的旷世奇才吗?
那段时间,吕新海和不少下属,都心存怨气,很不理解。
虽然不至于把徐雷暴打一顿,但他们不仅打过很多次报告,甚至还闹过要集体辞职。
这种怨恨,直到焕然一新的龙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采用更高更严的适航标准进行试飞。
各种问题接连暴露,连起落架都竟然容易放不下来……
吕新海和所有人,一下就没了怨气。
一个个都无比后怕。
不仅不再痛恨徐雷,反而感激他一票否决。
要不然,发生重大飞行事故,甚至是机毁人亡。
那么他们恐怕一辈子,都走不出心理阴影,会活在愧疚懊悔之中。
而发现一系列的问题之后。
作为总设计师的吕新海,自然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向龙国航空工业集团总部,再次提请辞职。
徐雷得知此事后,苦劝了吕新海很久。
经过徐雷的劝解,吕新海打消了辞职的念头。
仿佛从头再来,走了一整遍研发设计与生产试飞流程。
在此期间,他不知道和徐雷沟通交流了多少次,他也不知道熬夜加班了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