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直接合作(求订阅)(2 / 2)

拼搏年代 白色十三号 4289 字 5个月前

最近两年,从川蜀地区流传出来的麻辣烫,到北方经过本地化改变之后,在城市的街边小巷,绽放出无穷魅力,吸引到很多年轻食客,也造就了不少先富起来的人。

汉林食品加工厂的老板常汉林就是其中一员。

黑色桑塔纳驶入工厂大门,车子刚刚停稳,四十多岁的常汉林就快步走过来,帮吕冬拉开了车门。

按照联系过的电话,来得是个大客户,能谈妥的话,每个月可能增加二三十万销售额,所以他姿态摆的很低。

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叫货物,卖出去的才叫货。

否则堆积在仓库里面,与垃圾无异。

对方有车有司机,明显有一定实力。

“吕老板,从第一次通电话,就一直盼着你过来。”

虽然对面的人年轻的有点过分,还是突然登门,但常汉林是个体户出身,脑子够使,见识也足够广,否则不会打拼出偌大的加工厂,说话相当客气“你今天过来,蓬荜生辉”

人话说的客气,吕冬也有礼貌“当不起,当不起,常老板太客气了。”

常汉林连忙说道“咱们办公室里聊。”

吕冬跟着他往办公室走,抽眼去看厂子,占地面积最少得有二十亩,有俩硕大的钢结构厂房,厂里的地面都用水泥硬化,打扫的一尘不染,单看表面的卫生条件,没得说。

进办公室里,常汉林将吕冬让到沙发上,亲自倒茶倒水。

苏小山和乔卫国也有人招呼。

常汉林陪在吕冬一边,寒暄过几句,主动进入正题,试探问道“前次打电话,吕老板以前用过厂里的货”

吕冬说道“用过不少次,汉林厂的东西用料足,质量好,就是价格有点贵。”

常汉林笑着说道“都说一分钱一分货,我不是吹,汉林厂做的东西,质量绝对有保证,我做这行两年多了,从来没出过一例食品事故。”

吕冬又说道“所以,我第一家来的就是常老板的厂子。”他直接说道“我在泉南地区目前有两个店要用到麻辣串类的半成品材料”

听说只有两个店,常汉林满满的期望忽然有点失望。

“我这两个店的单日销售额能做到三万左右”吕冬继续说道“我准备在泉南市中心黄金地段继续开店,年内可能扩充三到四家,所以单独从市场上进货,远远不能满足我的需要,终端销售直接与厂家对话,能够省却中间环节,也有利于厂家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产生,避免资源浪费。”

终端销售与厂家直接合作的好处,常汉林自然明白,也看得清楚,否则不会如此放低身段接待这样一个潜在大客户。

常汉林满脸都是笑“吕老板,我这边也想与贵方直接合作。”他对自家工厂有信心“不如这样,你先去车间看看,看完咱们再谈”

吕冬想了想,说道“可以。”

常汉林头前带路,领着吕冬去生产车间,乔卫国想到宋娜来时的叮嘱,拉着苏小山赶紧跟了上去。

进厂房需要穿工装,在风淋间消毒,虽然效果过程远远比不上吕家村的食品加工厂,但在这年代绝对算得上非常难得。

大部分中小私人加工厂别说消毒,进生产车间能洗个手都算难得。

吕冬三人跟常汉林一样,换衣服戴鞋套过风淋间,这才进车间里面。

看到厂房内,吕冬微微点头,不锈钢设备一片明亮,工人穿着工装,戴着帽子和口罩,非常正规。

“请这边走。”常汉林领着仨人参观。

厂子的生产规模不小,这种售价很低的产品,都是产生规模越大,单件成本就越低。

单日生产一万块钱的货,和单日生产十万块钱的货,成本差异很明显。

整个厂房一圈转下来,留给吕冬的印象相当不错。

他来之前说过下个月可能才有时间过来,对方不可能专门为此做准备,这极有可能就是日常状态。

这年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的黑心厂商多如牛毛,但注重厂子声誉和产品质量的同样也有。

汉林食品加工厂做到这些,也有一定的代价,成本必然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