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案早就摆好。
皇甫景宸跪下接旨。
小鑫子展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诚王”
他念到这里就卡壳了,皇甫景宸久久没听见小鑫子继续念圣旨后面的内容,不由看了他一眼,却见小鑫子一脸懵。
皇甫景宸提醒道“鑫公公”
小鑫子回过神来,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道“诚王世子接旨”
还没有念圣旨的内容呢,就要接旨了
皇甫景宸虽然有些疑惑,不过并没有在意。甚至是给他们的,接了就行,至于形式,不重要。
他伸出双手,举过头。小鑫子也双手将圣旨捧起,放到皇甫景宸的手中。小鑫子道“圣旨已送达,咱家就先回宫去了”
“公公慢走”皇甫景宸对陈叔看了一眼,陈叔会意,立刻上前,从袖中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钱袋,塞进小鑫子手中。
小鑫子要推辞,陈叔笑道“公公从宫中来传旨,那便是诚王府的贵客。不过是一点茶水费,公公千万别客气”
小鑫子笑着接了。
他们这些内待,捞着传旨这种好差使,收些茶水银子太正常了,不过他来的时候没有抱这样的想法,诚王这个淡出京城的王爷,有很长一段时间,宫中连提也不许提。
大家并不熟悉,甚至有传言说去了诚王府是要倒霉的,因为皇上不喜欢诚王。
倒霉不倒霉不知道,但是总归有些晦气就是了。
又有传言说诚王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在皇上面前都不知道低头,去诚王府传旨,定不会有什么油水。
感觉到荷包沉甸甸的份量,小鑫子不由感慨,传言真是不可信啊
送走小鑫子,皇甫景宸打开圣旨,看到上面的内容,嘴角不由抽了抽。
除了小鑫子念的那几个字,上面什么都没有
这就有意思了。
半截的圣旨,可是却又加盖了玉玺。
这意思岂不是想填什么就填什么
皇祖父为什么突然发这么一道圣旨呢
以皇祖父对父王一直以来的态度,他不可能对父王这么放心吧这是试探
难不成皇祖父其实是想看看父王到底在不在府中
管他呢,这件事交给父王去烦恼吧
小鑫子回到宫里,当然不敢说半截圣旨的事,皇上这么做,肯定是另有深意。不过,诚王不在京城,去为世子求亲这件事,小鑫子一五一十地汇报了。
他汇报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忐忑,皇上不会大发雷霆吧
他收的“茶水费”,足足一百两,十两的碎银,九十两的银票,差点把他给乐坏了。但是,此时,对着眯着眼睛,不辨喜怒的皇上,小鑫子忽然觉得有些腿软。
他觉得他不能隐瞒下去,要是瞒了,只怕脑袋就不能保了。
从袖中拿出钱袋的时候,他也顾不上心疼了。
皇上看了他一眼“茶水费”
小鑫子道“回皇上,是诚王府管家给奴才的”
“里面是多少”
“一百两”
皇上没说话,小鑫子感觉都快窒息了,才听见皇上轻笑一声,道“真抠啊”
小鑫子“”
他什么也不敢说。
皇上摆摆手让他下去,小鑫子急忙退走,走出殿门,感觉身上都湿透了,手中一紧,发现钱袋还好好地在手上,也不知道该惊该喜
皇上哼了一声“胆子越发大了,朕让他闭门思过,他竟然跑得比兔子还快”
宫中再没有传出消息。
倒是诚王府接了圣旨的事,传进了有心之人的耳中。
信王大怒“不过是赈个灾,父皇竟然还圣旨嘉奖”
他的慕僚道“也许并不是嘉奖,而是斥责呢”
“此话怎讲”
“王爷不是说,皇上召您批阅奏折,十亭中有六亭是弹劾诚王的折子吗”慕僚分析道“赈灾离京,三月有余。如今回来,皇上连诚王的面都没有见,只让内侍传话闭门思过。这时候的圣旨,怎么也不可能是嘉奖”
篱王一听,也觉得大有道理,笑道“说的有道理既然这样,本王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慕僚看着篱王,心中颇有些骑虎难下。
最初选择篱王的时候,他是觉得篱王是诸皇子之中,除了废太子之外,最得皇上看重的,而且有想法,有诚府,他对自己的才华能力很自负,觉得他与篱王联手,那必然能将篱王送上那个位置啊。
但是真成了篱王的慕僚之后,他却觉得篱王眼高手低,看起来精明能干,城府深藏,实则还是差了些。
就比如现在,他都不能理解,篱王把一双眼睛盯着诚王干什么浪费这个时间这个表情做什么
他该盯的,是皇甫宇轩
便是信王,也不足为惧。
不过,他终究只是慕僚,主君的决定,他只能劝谏,无法左右。
皇甫宇轩那边就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