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反目(3 / 5)

盛宠之嫡女医妃 天泠 10119 字 6个月前

,所嫁男方的名声自然也不大好听,可是谁也没想到的是,施姑娘以恶制恶,居然把纨绔夫君调教成器,夫君在几年后考上了进士。之后,城里渐渐有了传言,说是继母不慈,施姑娘为了自保才自污名声,而那王氏其心险恶,不止故意捧杀施姑娘,还夺了原配留下的嫁妆”

“荒唐!实在是荒唐!”听到这里,镇南王终于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慨,打断了他。

什么施大将军?什么王氏?

这出戏分明是在影射自己这个镇南王和王妃小方氏!

这些刁民真是好大的胆子啊!

镇南王面色一团漆黑,怒道:“是哪个戏班子敢如此大胆?”居然敢如此非议王府!

宋孝杰心里为镇南王的关注点而叹气,一瞬间,脑海中闪过了许许多多画面,现在南疆诸城、军中都已经传开了,大概也唯有王爷这个局中人什么也不知道了。

他咬了咬牙,干脆把话挑明了:“王爷,不止是那些戏班子,现在南疆的百姓都在传王妃霸占世子的产业不还”

镇南王面色更为难看,差点没拍案而起,“这事怎么传出去的?!”

怎么会这样呢?

上次圣旨到了后,他就已经勒令小方氏归还产业和银子,还封了下人的嘴。这事本该悄无声息地揭过去,怎么会传出去了呢?还传得整个南疆都知道了?

虽然有错的是小方氏,但他这个镇南王也逃不了治家不严的名声!

宋孝杰心里叹道:这总归是王爷的家事,如何传出去的,自己又怎会知道?

但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垂首恭敬地回道:“王爷,如今城中的茶楼酒楼里,那些个书生都在议论纷纷,口诛笔伐,有人说王爷糊涂,被一个妇人所左右,视亲子为仇敌,所以当初才会迟迟不派军队增援,甚至世子打下了府中、开连两城,王爷还硬要抢夺世子之功。甚至,还有人怀疑王妃此举乃是王爷背后指使的”

总而言之,就是说镇南王被王妃哄得团团转,糊涂透顶,见不得自己儿子有出息;叹世子可怜,为了自保,从小就做出纨绔的样子才得以平安长大;赞世子如此忍辱负重,出淤泥而不染。

随着宋孝杰的一句句陈诉,镇南王急怒攻心,道:“一派胡言!本王难道还会贪图那逆子这么点银子!”

“王爷自然是不会。”宋孝杰急忙道,“问题是外人不明究理!”

宋孝杰心中暗暗叹气。

其实不怪有人这样说王爷,自从世子爷去年重返南疆,他的英勇出色有目共睹,在一次次的战争中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杀,最后大败南蛮,这血汗立下的功劳自然被军中上下看在眼里,而王爷一次次令众将士失望,以致慢慢失了军心、民心。

相比下,如今世子爷在南疆的威望如日中天,不知有多少人在暗暗羡慕府中和开连两城,能够由世子亲掌。而两城百姓更是以世子爷马首是瞻,斗志高,士气旺,两城的重建有条不紊,百姓隐隐有了“只知有世子爷,而不知有王爷”的势头!偏偏这些自己又不能跟王爷说。

说了王爷也不会听的,想到王爷为了跟世子爷赌气,驳了府中和开连重建所要的银子,宋孝杰就不由暗暗叹息,这岂不是故意给人留话柄吗?

难怪这两城上下现在对世子爷是忠心耿耿。

宋孝杰欲言又止,最后只得含蓄地说道:“王爷,如今流言越演越烈,为了王爷以及王府的名声,还请王爷好好‘劝劝’王妃有所表示才是”只有让小方氏出来认错,才能让稳定南疆上下的民心。

可是宋孝杰后来说了些什么,镇南王已经完全听不进去,气得额头青筋直跳,嘴里喃喃说着:“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心里只觉得如今整个南疆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嘲笑他脑子糊涂,嘲笑他有眼不识金镶玉,嘲笑他被一个妇人牵着鼻子走

镇南王越想越气,突然觉得一口气梗住了,抬手捂住了胸口,脸色惨白,甚至隐隐发青,嘴里喘着粗气,连眼珠都有些翻白

宋孝杰感觉镇南王有些不对,惊呼道:“王爷!”

话音未落,镇南王已经朝地上载倒了下去,宋孝杰赶忙快不上去,扶住了镇南王,并扬声大叫道:“快请大夫来!王爷晕倒了”

镇南王晕倒的消息瞬间就传遍了王府上上下下,下人们有的去请大夫,有的进书房帮着把镇南王挪到了正院房间的床榻上,还有的赶忙去通知主事的卫侧妃和几位公子、姑娘。

没一会儿,王府里的府医王大夫就满头大汗地拎着药箱来了,紧接着,侧妃卫氏、萧栾和萧霏得到消息也急忙赶了过来。

趁着王大夫给镇南王扎针的时候,卫氏转头看向了宋孝杰道:“宋将军,听说王爷在书房晕倒之时,将军正好在场,究竟是出了什么事?”卫氏的声音轻柔有礼,眼里透出浓浓的担忧,却无一丝质问之意。

宋孝杰神情恭敬地回禀道:“回侧妃,此事还是等王爷醒来了再说吧。”

卫氏轻蹙眉心,半垂眼眸,没有再追问什么。

一旁的萧栾却是不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