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点50分,天边逐渐泛起鱼肚白。
这里靠近赤道,日出、日落都是6点左右。
阿成估摸了一下进攻所需的时间,命令道:“开始吧!”
传令兵立刻将命令通知到几个阵地上的无人机群。
不到片刻,311架武装无人机腾空而起,向两公里外的敌营飞去。
这311架武装无人机里面,有220架挂载的是小型航弹,剩下91架挂载的是机枪。
而且,采用的是数字化编组控制模式。
一名操作员就能通过控制终端操作20架无人机进行投弹,大大减少了对操作人员的需求。
不到2分钟,311架无人机就靠近敌人军营。
最先预警的,是军营中的几条警犬。
毕竟,300多架无人机发出的声音确实不小。
只不过,还没等执勤的军官决定是否拉响警报,无人机群就飞进了军营。
“敌军空袭!”凄厉的警报声在军营内响起。
只不过,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根本不可能让熟睡的士兵起来防备。
这些无人机攻击明确,直接朝帐篷和车辆投弹就是了。
440枚6公斤重的小型航弹,如同下饺子一样落下。
“轰隆”
“轰隆”
......
瞬间,无数火球在军营内腾起。
一个巨大的蘑菇云腾起,方圆百米内的帐篷、汽车、油桶全部被撕碎,三架无人机也被爆炸掀起的气浪轰碎。
看样子,这是刚好引爆了一辆运输迫击炮的弹药车。
一些没被航弹眷顾的帐篷,却被挂载机枪的无人机盯上。
不少敌军士兵还没冲出帐篷,就被无人机上的机枪射成了马蜂窝。
子弹毫无阻碍地穿过帐篷,将里面无数正在穿衣服的士兵打死。
当然了,3个团的兵力一起扎营,军营的范围自然不小。
这311架无人机对于这么大的军营来说,只能算是局部精准打击。
更加要命的,是462门迫击炮。
其实,在无人机操作员开始投弹的时候,同盟军炮兵就松开了手中的炮弹。
也就一秒左右,炮弹以接近290米/秒的初速度飞出。
短短2公里多一点的距离,炮弹几秒钟便至。
而且,航弹的爆炸声也很好地掩盖了迫击炮的声音。
密集的爆炸,再次在军营内腾起。
硝烟中,一名连长刚集结了70多名士兵,一发炮弹就在密集的队伍中爆炸。
瞬间,包括连长在内死伤了十多人。
有经验的士兵,立刻就地趴下躲避炮击。
那些没什么经验的新兵,还想找一个牢固的掩体躲避。
没跑两步,就被落下的炮弹撕碎。
60-80毫米左右的迫击炮,射速普遍能达到每分钟15-20发。
训练有数的炮手,甚至能做到每分钟25发。
阿成给炮兵的命令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打掉一个基数60发炮弹,没喊停就继续打。
不用管什么精度,炮弹打进敌人军营就行。
射击精度不够,那就靠数量来弥补。
于是,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同盟军就向敌人军营倾泻了2.8万发的炮弹。
要不是2团提前囤了3万发炮弹,其他三个团又带了上万发炮弹过来,还不一定够他们这么造。
说实话,印军从小兵到多维利这个师长,都没有见过这么密集的火力。
此刻,士兵们除了找个安全的地方趴下躲避,别无他法。
至于印军自己的炮兵,人员、装备、弹药都在炮击中损失惨重。
好不容易有几十门迫击炮组装起来了,火力上也无法跟对面抗衡。
再加上,同盟军的无人机再次挂载航弹返回战场,这几十门迫击炮很快就消耗殆尽。
一辆军用吉普车后面,多维利拿着步话机疯狂地吼叫:“告诉你们团长,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支援,要不然我毙了他。”
联系完那两个团,多维利又越级打给国-防部请求派出空军支援。
这家伙也不算笨,知道普拉沃没有权限调动空军部队,与其浪费时间逐层请求支援,还不如自己直接联系国-防部求援。
同盟军这边,副官报告道:“报告司令,炮兵已经打掉了8成的炮弹,步兵也运动到位。”
阿成看着远处的炮火,命令道:“步兵立即进攻,迫击炮每门最后打5发炮弹,然后前移支援步兵进攻。”
“是!”
很快,爆炸逐渐停止。
印军的军营,弥漫在一片硝烟中。
整个军营基本上被犁了一遍,到处是各种残肢断臂和被炸毁的装备物资。
为了取水方便,印国大军选择在河谷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