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3 章(小修)(3 / 4)

李渊看完之后就撕了“这什么玩意,重写。”一点都不真情实感。写的那么假惺惺,像他娘。

他就又写。

武曌“你是个皇帝,别这么窝囊。改。”

李世民“叫你稳重,没让你与人格格不入。”

李渊“我就说缺乏感情,空洞乏味”

武曌“您没说出口,哦,是旦儿没能心领神会。”

李世民“嗤。”

武曌“让你以情动人,没让你写的好像痛哭流涕。”

李渊道“写长点,惜字如金的劲儿随谁。”

李世民道“贵精不贵多。这句用典不对,张巡和飞将军、伏波将军的情况不一样,换做耿恭。”

李渊“废话太多了,罗列词汇做什么”

自从安史之乱开始后,他们的计划就被打断,那些被塞进各个部门的宗室都忙的没时间见亲人、交换情报,更没时间向上升职。地府也一下子就放松了条件,不仅有猫阎君顶替了退休阎君的位置,还有很多生前颇有才干的人自觉主动的开始工作。他们俩反倒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

李旦讨饶“是我的错,我慢慢写,祖宗们不要急,慢慢教我。”

长孙无病看不下去了“你替李隆基解释什么被奸人蒙蔽圣聪这就是自欺欺人。大臣们不能骂皇帝,你还不能”

武曌实在看不下去了“起开,我来。”

李世民郁郁的说“你一贯乐意代劳。”

武曌冷哼一声“若在武周一朝,安禄山早就被来俊臣烹了。”只要来俊臣跟我说他要谋反,我就能信,让他试试。

一言已出,皇帝们哭笑不得,气的肝疼。

被甲方妈妈,甲方爷爷,甲方祖宗包围的乙方实在是可怜。

幸好甲方妈妈看不下去了,提笔就上,笔走龙蛇的写了一篇赋。开篇先骂李隆基及安禄山,第二段盛赞义士、烈士,为国家抛洒热血,擎天白玉柱,国之股肱。第三段劝勉众人,义举青史留名,朕心中亦知卿等忠勇。

机智的则天皇后赶在其他人鸡蛋里头挑骨头之前“我抛砖引玉,唐朝子民谁不敬仰高祖太宗,何不写诗一首以谢忠臣”

李渊“早有此意,哪用你说。”

父子二人有感而发,写的极佳。

李世民惆怅道“想不到我也有穷的时候。”陪葬品都换宝贝女儿了,虽然阎君没有都取走,但这些年花的太多。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划拉划拉还是轻易找出玉带一条,黄金百两。

李治正在和苏定方、薛仁贵、刘仁轨几人在一起喝酒,抓着苏定方的袖子“当年为卿保全信义今日要卿为我,再做一件事。”他说的是苏定方攻破西突厥,把西突厥可汗都曼抓了,朝堂上要求处决展览。苏定方说他已经答应都曼,免去死罪。李治震惊了一会,同意了。

苏定方“主公,您说。”

“去劝服武士彟,让他不要再表现出对媚娘的敌意。他们父女理应和解。”

“这”

李治也就说实话了“若如此,媚娘再有什么异动,会告诉他,让他告诉我。”自己虽然没给她泄露什么讯息,但是郭圣通、独孤伽罗,两个女儿和弘儿、王菱等无数人,都与她有私。我看不住她。我劝过他,他劝我不要被美色所迷惑

“遵命”

颜真卿对着找回来的侄子遗骨写下祭侄文稿,笔迹悲恸凌乱,文字已不足以承载悲伤。他哥哥颜杲卿尸骨无存,他原是安禄山部下,安禄山谋反之后,颜杲卿设计诛杀了安禄山部将,并举兵反抗。可是失败了。

朝堂上对于张巡有争议,一些虽然逃难但还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人瞎叭叭,但李亨还是坚定的给张巡追封立庙。

张巡正好穷着呢,百两黄金分赠给几千士兵,他就留了皇帝们的书信诗句。

太子和太孙则在找沈氏,她在史思明第二次攻破洛阳时失踪了。

国家渐渐安定下来,唐代帝后断绝了两年多的祭祀又重新续上。

李泌被排挤走了,皇帝宠爱鱼朝恩、李辅国。

杨思勋大为不满,鱼朝恩那配统领神策军我当年真有军功,鱼朝恩只会捣乱,坑李光弼郭子仪。

李隆基回京时李亨认认真真的迎接,之后渐渐冷落,只能对着香囊画像思念妃子。

帝镇中人得知之后,各自在家磨砺武器,武惠妃也开始磨指甲。磨的尖尖的。

李亨爱着自己的儿女们。有时候被大臣劝的殷切了,想去看看上皇,又会被人劝回来。

关于李隆基被软禁这件事,帝镇中从李渊到最末的武惠妃“该”

李倓被诬陷谋害太子,太子本人根本不信,当初立元帅的时候,李泌就害怕这件事,特意让太子当元帅,让李倓去打仗。可是皇帝信了,他们没敌过枕边风。

唐太宗的心态很好,自己煎了药,和皇后同饮。

顺便去看了看李倓,怎么说呢,他的错误可能也是没逼宫吧但这话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