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怪谈的人都认得刘义庆,其中虽然有文人相轻,互相蔑视,却又觉得对方实在是不错。还有各种手工业的聚会,书法家只对做笔纸的工匠客气,玩机关木人大战的人只对做关节合页轴承的精细弓箭客气。
帝镇中新来的李世民和长孙无病也加入了死后养生小组,虽然嘴上吐槽,他们俩也想学习如何长寿。俩人初步诊断,都认为自己是血虚,李世民是打仗流血太多,他脱了衣服指着身上的伤疤,给别人讲这是什么战争的时候。长孙无病简单的多,她是生孩子损伤身体。
俩人互相推敲,认为双方出血量差不多。由于枸杞和红豆不好吃,别的药更难吃,好不容易死了百病全消谁还要喝药啊,买红枣吃。
独孤伽罗“呵呵。”我生了十个,健健康康,最后是被糟老头气死的。生孩子会伤身这种话很不可信。
隋唐两家在结盟初期、互相帮助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了,结束在李世民要求他们过来帮忙给李治盖房子的那一天。现在虽然没有规划李治的宅地,但规划的方式太有规律了,又没有硬性规定,到时候就要在自己隔壁好了。
怕老婆的聚会中有一位阎君,现在又引入了新人房玄龄,大家凑在一起说老婆是菩萨、佛、夜叉、恶鬼、勇士、金刚力士、大王、老虎,可怕可怕。并一一列举自己如何委曲求全,如何巧言令色的逃出生天。
并一致认为桓温也应该位列其中,但桓温坚决不加入,号称自己妻妾和睦,互相不嫉妒。
只有一种人无法结党集会,那就是喜欢骂人的人。
李承乾现在就是其中之一,他被葬以国公之礼,又被塞了许多陪葬品,死后又见到了称心。无颜去见父母,死后越想越后悔,想到对不起父亲,更对不起母亲,她会很伤心吧,亲儿子自相残杀这都怪李泰那只青鸡天天挑衅。又不想立刻去投胎,恐怕前途未卜。
余下的事就是每天愤懑的抨击三个大臣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
经史子集信手拈来,从各个角度引经据典的批判仨人对太子的态度,批判这三人不如管仲等辅佐君王的大臣,天天以激怒太子为自己扬名。
比较不幸的是,因为正统要求就是当面被人骂成什么样,都不能生气,还得听,那才是明君,搞得他不得不挖掘翻阅大量史料,努力寻找能佐证大臣得和太子好好说话、劝谏也不能直接骂对方是胡亥、忠臣就不能哄皇帝开心吗的话。
没有。
谏诤就是大臣可以随便骂,皇帝听是明君,不听是昏君。大臣骂是忠臣,不骂是奸臣。
李承乾都有心自己伪造古籍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了。总算找到几个典故,除了管仲哄着捧着齐桓公这著名昏君之外,别的大臣基本上都不哄皇帝。
扪心自问,眼前要是管仲,管仲会说殿下是最优秀的太子,陛下最喜欢你啦,那多暖心,结果只有称心这么说。别人一开口就是你不,你是昏君,管仲一开口哎呀我的大王呀是个大大的明君,你一定会的是不是呀_
三人中只有孔颖达已死,孔颖达过来一看,就认出了是他的笔迹,没落款也一样写文回骂好好说的时候你不听,太子只顾着快乐,国家就要痛苦了。可以多病,可以腿瘸,可以有庸俗的爱好,但必须有宽大的心胸和英明果敢。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太子忍不了弟弟受宠,忍不了师长劝谏,登基之后能干什么就能杀人。虎狼也能杀人,要不咱尊老虎为皇帝,每天让他随机吃一个大臣陛下能容,殿下不能容
李承乾你们很不尊重太子。
孔颖达太子就没干值得人尊重的事。
管仲最近赚钱赚的太多,觉得腻,正打算散一半的家财。顺便参合此事皇太子承乾业已成年,还需要人当做小娃娃来哄吗话是好是坏,你分辨不出孔颖达,长在军中和长在深宫中的人一样吗你欲教明主,就不该拘泥于方式。只要不花钱不杀人,爱听赞誉大可以投其所好。骂你是为你好。你傻啊你夸他两句能咋
争论双方没有见面争吵,因为现在拔刀杀人会被判重刑,称心好说歹说把李承乾劝住了。他们都写了文章,贴在太学的围墙上。
这围墙专门是用来百家争鸣的,谁有好的见解诗作都可以贴上去,每个月清理一次。每次新贴上去的文会有无数人跑去看,好的就抄下来,书馆也派人去抄,抄够一本文集就开始卖钱。
自从引发热议之后,无数人各抒己见,参与其中。虽然主流思想是尊师重道,但是谁挨打谁疼,尤其是挨完打后来发现先生纯粹出于私愤和厌恶打人。
太学祭酒刘秀以及其他大儒、教师纷纷跟帖。
热心太学生在茫茫一片白纸黑字中,找到始作俑者的新文章,用红笔在上面标出主贴,主要就是这俩人的帖子引发议论。
很快就有人嘲讽李世民做的表率,遭的报应。
还有人说我要是敢这么说话,早就被我爹按在地上拿鞋底抽嘴巴了。真是惯的。
李承乾杀了你们俩。
然后他遭到了群起而攻之,太学里特意抓了两个违纪的学生,站在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