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一团和气与兵家之事而言也并非上善之法,无论如何麾下一众干才都是在为自己的大业尽心尽力,身为主上他要有广阔的心胸去允许任何不同意见的存在,谁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是对的,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了解一些下属的合理建议正是明主当为之道
在此事之上郭嘉对庞统的支持比较坚定,而张虎、贾诩、戏志才三人都表现出了反对的意见,燕军攻击青兖的方略已然确定,不用在此之前节外生枝,龙骧烈火二军加之甘宁的飞虎军对扬州刘备在兵力上也没有绝对的优势,且刘玄德此时在名义上还和刘毅处在一线,名正言顺的大汉皇叔,由燕王率先对其动武很容易授人以柄
几人都乃闻名天下的大才,论计谋眼光亦是相若,大家都是一片公心,且这些名士之间的争斗很少会带上火药味,论交情郭嘉与贾诩这么多年来已是至交,戏志才更不用说,那是生死之交,但私人之间的交情却并没有影响到奉孝的立场,对此庞统心中颇为感激,毕竟他此时的资历与这几位相较还是要差了不少当然对于张虎贾诩戏志才等人他也绝不会反感,众人之间的辩论只是就事论事,谁也不会加上个人的情绪,且三人所持的论调亦是极有道理,绝非不容异见。
此一番争论到了最后众人的决定还是按照原先方略行事,终究只要能击败曹操,孙刘二人的危害显然要小了很多,按照现在的说法庞统还是保留了自己的意见,对于燕王与众人求稳的心理给予了理解并在刘毅做出决定之后很是坚决的贯彻了主上的意图这与战时并无二致,争论可以有,但一旦确定了整体战术之后就不可再有改动
从如今战局大势来看,庞统当时的提议倘若能成燕军无疑比之现在的局面要主动的多,有甘宁飞虎军封锁长江,除非孙策放弃交州之战,否则单凭刘备扬州之力就算他想支援曹操怕也过不得这道天堑,又或可以过之却要时时担忧后路被断之虞。不过这首先是建立在燕军战局顺利的情况之下,兵家之事本就难测,况且当时谁也不会预计到在蜀中会产生如此微妙的变局,言及谁对谁错就有失偏颇了
曹操进击汉中之后,贾诩曾经上书刘毅言及当日争论之事,对庞统的远见很是赞赏,这份书信燕王一字不动的转发徐州贾文和的心胸气度可谓广阔,而士元在看后却没有丝毫沾沾自喜之意,反而有着深深的自责,早知如此自己为了燕王大业就应该坚持已见,既然是正确的为何不再尽最后的努力呢说到底张虎贾诩戏志才等人的意见还是给了他沉重的压力,这原也无可厚非,三人在燕军之中的资历与地位无比深厚,庞统暗暗下定决心,倘若再有类似之事自己当绝要做到竭尽全力方可,这一次向燕王建议主动出击言辞就更为坚定
书信送出之后士元一直在等待着燕王的回书,可徐州冀州一来一回不过两日时间刘毅的答复却过了四日还迟迟不至,兵家之事只争朝夕,就算庞统知道此事牵扯太重燕王需要详细思量斟酌亦不免有些心急,刘备麾下有着张飞黄忠等一干猛将,扬州军战力不可轻忽,想要主动出击对其作出牵制他需要很多的时间来细化自己的安排,方才的言犹未尽便是此时心情的体现,关羽一到庐江事态将更为严重
“士元,某知你现在心情,与战事而言确是时不我待,可汉中子才正在与曹操大军交战,眼前兖州又是一促即发之势,大哥要考量之处比我等还要庞杂许多,我等还要多点耐性才是”刘毅对两个义兄弟是极为期许的,亦是建立在对他们的深刻了解之上,他希望兴霸与子龙不仅仅是大将,而要成为一方帅才,对于大哥的希望二人心中也是深知,这两年担任一州刺史,甘宁与赵云都在不停打磨着自己,庞统提出的战术甘宁是支持的,并在这份书信之上署上了自己的姓名,这绝非抢功而是对士元的最大信任,越是磨练他便也能感受到兄长在面对大局之时做出决定的困难之处,当下亦是柔声对庞统言道
“二将军之言在理,士元,此番大战我军曹军再加庐江刘备,参战士卒将有百万之多,此等战况数百年未见,忽然加以改变既定战略,燕王定要多处斟酌,稍安勿躁,且助二将军做好万全之备,一旦燕王决断便要立刻行之,此方为我等现下当为之法”徐庶闻言亦是颔首说到,说起对庞统的了解燕军之中他亦不做第二人想
“报二将军,贾诩贾军师到了,随之前来还有燕王身边近卫刘六”庞统听了甘宁徐庶之言面色亦平静了许多,临战切记急躁,自己在涵养功夫上还要多下苦工。便于此时一传信士卒飞步奔到门前,对众人躬身一礼之后便即高声言道,众人闻言都是眼中一亮,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