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实力强悍吊炸天!(2 / 3)

率影响,战舰上的相控阵雷达,对低空的探测距离有限,一般只有几十公里。

而这也是为什么,飞行员们要苦练超低空突防的原因。

当然,很多先进的反舰导弹,就是用超低空突破,从而提高成功率。

以几乎擦着海面的高度,掠海飞行过来,会让海上的战舰预警时间有限。

从发现目标,到组织武器拦截,对于每秒一两公里甚至更快的反舰导弹来说,留给战舰防空的时间,只有一二十秒。

这么短的时间,如果反舰导弹数量又足够多,那就形成饱和攻击了。

战舰遇到这种情况,特别难以应对。

为此。

有航母的国家,都会研制装备预警机。

恰如卡森号航母放飞的预警机,它升空之后来到了约六千米的高度。

通过机载雷达,如‘居高临下’一般,对数百公里范围空域展开警戒。

那些想要通过超低空突防的敌人战机或者导弹,就根本无法躲过预警机的‘眼睛’。

两架后续升空的战斗攻击机,则不远不近的,伴随在预警机周围。

三架飞机,绕着航母战斗群盘旋飞行,但距离航母会越来越远。

所以如果雷达上,用线条将它们飞行轨迹展现出来,就像是螺旋状的圆盘蚊香。

如此飞行,是典型的执行重点保护警戒。

如果是战争时期,那就会有两架预警机、四架战斗攻击机升空。

分为两个组,一组朝着敌人可能来袭的方向飞去,执行战斗警戒任务,另一组则在航母战斗群上空螺旋绕圈飞行,执行防空戒备任务。

今天的科目太简单了。

两架‘敌机’很快就被预警机的雷达,给探测发现了。

经过识别之后,发现不是自己人。

飞行速度、高度、航向,又是冲着航母战斗群来的。

按照流程。

雷达操作员立刻通过联合战术数据链,通知航母战斗群的空情指挥官。

指挥官立刻决定,安排战机前去监视。

很快。

航母飞行甲板上的‘战备待命’的两架战斗攻击机,就紧急领命,弹射起飞。

根据预警机提供的‘敌机’目标数据,直扑而去。

冲上去之后,当然不是立刻就开火。

毕竟是和平年代,哪儿能发现目标,就立刻开火呢?

两架战斗攻击机,一架开启雷达,另一架则保持静默。

在逼近目标之后,便进行目视识别,上报空情指挥官,发现了什么。

比如敌机数量、型号、武器配备等等。

虽然是演练,但所有的流程,还是非常标准和正规的。

通报之后,两架战斗攻击机则伴随着‘敌机’飞行,通过无线电喊话,让对方立刻飞走。

如果不听,那就摇晃机翼展示挂载的武器,给予警告。

要是依然不听,那就飞到一旁,开启机炮,朝前方打出短点射,武力示威。

和平时期,一般都很少进行武力示威,‘敌机’就会飞走了。

但往往也会遇到硬茬。

像战斗民族的战机,那就跟瞎了聋了似的,置若罔闻的要往航母战斗群飞去。

别说开机炮警告,就算是火控雷达锁定,威胁要用导弹打下来,也不会听。

当然,也不敢硬碰硬的来一个空中相撞。

毕竟现在的战机,动辄就是几千万上亿美金一架。

飞行员堪称天之骄子,价值不可估量。

不可能像在公路上开车一样,用战机去将对方‘别停’,那样太危险了。

遇到战斗民族的硬茬,一般都是让它飞过去,不可能真打下来,谁也不想引发世界大战。

……

今天的科目,两架‘敌机’就是直挺挺的向着航母飞来。

为了让演练增加一些难度,指挥官临时下令,进行防空反舰演练。

于是乎。

两架‘敌机’开战了,与两架前来驱离的战斗攻击机,进行了空战。

‘击落’它们俩之后,这两架‘敌机’长驱直入,高速突进航母战斗群,迅速发射反舰导弹。

一时间。

航母战斗群立刻进入‘防空作战模式’。

担负外围警戒的导弹驱逐舰,立刻宙斯盾系统启动,相控阵雷达对空展开搜索警戒。

而空中的预警机,也立刻跟踪反舰导弹,不断的通过数据链,上报导弹的速度、高度、航向等数据。

通过数据共享,其他几艘战舰也获得了目标数据。

作战系统进行高速计算,针对敌人导弹的数量、距离、位置等,选择位置最佳的两艘战舰进行拦截。

卡森号航母右侧前方,两艘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舰艏和舰尾的垂直导弹发射系统,既相继打开了面板。

伴随着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