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魂出窍穴,岁月匆匆(万更求订阅!)(3 / 7)

诸天一道 小白红了 17267 字 3个月前

至于过程,黄老邪也就对寥寥几人提起过。

这些江湖群雄,只是以为叶千秋等人纵火烧了蒙古人的粮草,又引起蒙古大营的混乱,才让蒙古人死伤了许多。

并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于叶千秋等人的敬佩。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宴席直到傍晚才结束。

叶千秋也不着急离开襄阳。

一来是为了看蒙古人下一步的动作。

二来也是趁着黄蓉刚刚生产,奶水很足,让她连带着将他救回来的那个孩子也一起带一带。

叶千秋给他救回来的那孩子起名“敬天”,意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孩子随他的姓,就姓叶。

这一日。

叶千秋和郭靖到城外走走,瞧一下襄阳四城的防务。

二人各乘一匹战马,并骑出城。

出了城后,二人一路纵马朝着城西去。

行了没有多时,只见有一条小溪横出山下。

郭靖指着那条小溪,道:“叶道长,这条溪水虽小,却是大大有名,名叫檀溪。”

叶千秋闻言,微微一笑,道:“三国时,刘皇叔跃马过檀溪,原来这溪水便在此处。”

郭靖道:“刘备当年所乘之马,名叫的卢,相马者说能妨主,哪知这的卢竟跃过溪水,逃脱追兵,救了刘皇叔的性命。”

说到此处,郭靖不禁喟然叹道:“其实世人也均与这的卢马一般,为善即善,为恶即恶,好人恶人又哪里有一定的?”

“分别只在心中一念之差而已。”

叶千秋闻言,微微一笑,瞥了一眼郭靖,见他神色间殊有伤感之意。

叶千秋道:“郭兄弟说道倒是一点都不错。”

“这世上哪里有绝对的事情,善恶如此,万事万物皆是如此。”

“阴阳守恒,阴多一些,阳就少一些,阳多一些,阴就少一些。”

二人策马行了一阵,到了一座小山之上,升崖远眺,但见汉水浩浩南流,四郊遍野都是难民,拖男带女的涌向襄阳。

郭靖伸鞭指着难民人流,说道:“蒙古大军虽然撤了,但是襄阳以北之地,大部分都已经是被蒙古人所占领,除非将蒙古人彻底赶回草原去。”

“不然,这蒙古人屠戮汉人百姓之事,便不会停歇。”

“蒙古人令我百姓流离失所,实堪痛恨。”

从山上望下去,见道旁有块石碑,碑上刻着一行大字:“唐工部郎杜甫故里。”

叶千秋道:“襄阳城是个好地方啊,连杜工部这位大诗人的故乡也在此处。”

郭靖扬鞭吟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叶千秋听他吟得慷慨激昂,跟着念道:“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部?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郭靖道:“前几日,我和蓉儿谈论襄阳城守,想到了杜甫这首诗,她写了出来给我看。”

“我很爱这诗,只是记心不好,读了几十遍,也只记下这几句。”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会做诗的不少,但千古来只推杜甫第一,当是因为他忧国爱民之故吧。”

叶千秋笑道:“自然是如此了。”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那么文武虽然不同,道理却是一般的。”

郭靖听到叶千秋说到这一节,很是欢喜,说道:“经书文章,我是一点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便是做个贩夫走卒,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汉、真豪杰了。”

叶千秋却在这时突然问道:“郭兄弟,蒙古大军虽然撤了,但定然还会卷土重来,你说襄阳守得住吗?”

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

“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

“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

“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

“叶道长,我曾经也和蓉儿谈论过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却是想着,无论守得住与否,无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八个字而已。”

叶千秋闻言,从郭靖的这话语当中听出了壮烈豪迈之气。

叶千秋却是突然问道:“郭兄弟,如果有朝一日,有人取而代之了大宋朝廷。”

“你还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

郭靖闻言,一脸奇怪的看着叶千秋,道:“道长是说蒙古人一定会取大宋朝而代之吗?”

“襄阳城在,我郭靖就在。”

“襄阳城破,我郭靖恐怕也不会生还了。”

叶千秋闻言,却是微微摇头,笑道:“那我这样问你,你是为了大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