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陈江海就是他的伯乐。
不仅将这么大的项目交给他,更是无条件的信任他,让他这个总工程师可以真正自由的发挥,设计制造出一条尽可
能完美的高速路。
他敢说,不要说华夏境内,恐怕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老板都不可能做到这种地步。
要知道,他跟陈江海是经人介绍才认识。
两人交谈的时间也不长,可是偏偏却给予了他如此巨大的信任,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实在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朱有信还是再一次对陈江海发出诚恳的邀请。
他是真的渴望陈江海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这个即将完成,只需要做后期处理的高速路工程上去走一走看
一看。
就像是邀请首长阅兵一般,检验一下他们的成果。
“陈总,如果你时间允许的话,还是尽可能来一趟吧陵海和平山两地的政府和老百姓都很关注这条高速的情况。
到时候也会派相关部门过来检验。你先过来看一下,心里也好有个底。”
陈江海听到朱有信说的如此认真,显然也意识到他对这件事情是极为重视的,所以不想让他失望。
微微思索了一下,陈江海也觉得有必要亲自到场走一走,露个脸。
看了一下自己近日的行程,明天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正好可以去看一下高速的情况。
于是,他直接点头答应下来“那好,干脆就定在明天吧明天我有时间。”
朱有信听到这话,赶紧回了一句“太好了,明天我恭候陈总的大驾光临。”
挂断电话之后,朱有信立马就动员下面的人行动起来,为陈江海的到来做准备。
刚才他真是害怕陈江海再次选择拒绝。
那样的话他也不能再多说什么,免得陈江海见怪。
只是陈江海不露面的话,他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而且他也知道,其实不仅是他自己,所有这些参加这项工程的员工们,都渴望陈江海的到来。
因为陈江海的到来,朱有信这边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起来。
当然,他不是为了糊弄陈江海做面子工程之类的东西,而是他发自内心的对陈江海这次视察极其重视。
他的这种重视也让整个工程部下面的人受到了影响,大家都在积极准备。
这种情况之下,这个消息也就避免不了的传了出去。
一时间,整个高速工地上的工人全部沸腾了。
因为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之前下岗失业的职工。
在那段最艰苦的时刻,是陈江海给予了他们希望。
正是因为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让原本陷入困顿和绝望的他们重新有了工作,可以赚到一笔足够养家糊口的工资。
而且按照陈江海的要求,这些下岗工人第一个月的时候,可以预支一半的工资作为生活费。
这简直是一个非常人性化而且足够及时的决定,解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燃眉之急。
要知道很多人下岗之后直接就失去了收入。
原本一家人都指着这笔工资生活,现在一下子没了,本身又没有多少积蓄,日子实在难熬。
所以对于陈江海的感激,他们一直都默默的存在心里。
明天他们终于可以向他们的恩人表达感谢之意。
王建荣就是这些工人中的其中一个。
他也是最想对陈江海当面表达感谢的人之一。
因为陈江海可以说是对他母亲有救命之恩。
他以前是陵海橡胶厂的正式职工,正经的国营厂工人,收入也相当稳定,算是中上水平。
但实际上他过得并不好,生活也勉勉强强的刚够维持。
倒不是他有什么不良嗜好或者大手大脚,而是因为他有一个重病在家的母亲。
眼下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还比较落后,家里面一旦有人长期生病,往往就会因病致贫。
他们家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其实,王建荣小时候家庭条件还是挺好的,属于旁人羡慕的殷实家庭。
因为他爸是第一批橡胶厂的工人,因为干的时间比较久,级别还不低。
而且母亲也被安排了工作。
虽然是后勤保障之类的,工资不高,但也算是双职工家庭了。
再加上父母响应国家的号召,只有他这么一个独生子,开支也不大,一家人过得和和乐乐。
可就在三年前,父亲因为意外事故不幸遇难,母亲伤心过度,从此以后便一病不起。
母亲的病耗尽了家里所有的存款以及厂里面给的抚慰金,无法上岗之后,只有一点点可怜的补助。
虽然王建荣也因为父亲这次遇难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每个月维持母亲的药物费用实在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