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十二章 不要本末倒置(1 / 2)

第一千八十二章不要本末倒置

既然华宝能够研究出这样的产品,那么立志做华夏空调第一品牌的格立一样可以。

按照董晓兰的想法,格立为了不落后于人,现在就要开始把科研重心,迅速转移到光触媒上面。

“陈总,你看这样可以吗”

董晓兰问道。

“董总,研发重心根本不必转移”

听到她这个提议,陈江海是直接否决了。

“陈总,为什么呢”

董晓兰表示完全无法理解。

印象之中,陈江海领导的秋海,始终走在研发创新的前沿。

可为什么到了格力这里,反倒就被他拒绝了

陈江海笑了笑问道“董总,这个新产品只是他们说的而已,你见过实物吗”

这个问题,一时让董晓兰有些语塞。

在收到这个消息后,董晓兰便急忙给陈江海汇报。

至于消息的真假性,确实没有去深究。

在董晓兰看来,这可是报纸上的新闻,这还能有假

只能说现在的董晓兰,心思还是太单纯了,还不知道某些不良企业,在商业竞争时使出的卑劣手段。

“陈总,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董晓兰有些疑惑地问道。

陈江海淡淡说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这可能就是一个烟雾弹罢了。”

董晓兰这个时候也明白过来了,可心里还是有点担心。

毕竟陈江海应该也只是猜测而已。

“陈总,要不我们也考虑开展这个课题研究吧”

董晓兰跟着提议道。

她认为既然这技术有人提出来了,格立跟着有所动作,也是很正常的事。

落后就要挨打。

况且这个技术听起来就挺先进的,没道理别人有了格力却没有。

陈江海不紧不慢地说道“研究可以研究,不过不必作为重点项目。”

“因为以现在的技术,想要突破太难了,你们如果把精力全部放上去的话,就是本末倒置了。”

董晓兰点头应道“好的陈总,我知道该怎么做。”

放下电话,陈江海嘴角微微一翘。

国内的电器市场,是越来越好玩了。

这个所谓的光触媒空调,其实就是个噱头般的存在。

它无非就是在过滤器上,加装一张含有活性炭的过滤网罢了。

活性炭潮湿了之后,拿出来晒一晒太阳,就能继续用了。

这一张网的成本不到一块钱,却被宣传成了光触媒,而且还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只能说十分的可笑。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那就是因为现在的家电企业,都在打造价格战。

在技术层面上,除了秋海外,其他的都是一样的。

价格战打到一定的程度,肯定会停下来的。

这些企业降价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亏本。

降到成本警戒线,就是他们的底限。

在这种时候,有人开始动歪脑筋了。

如果有公司能够在技术上面实现创新,那他就会比其他品牌更具竞争力。

带着这种想法,很多公司便会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一轮又一轮,以技术创新为噱头的概念大战。

其中,这个光触媒空调便是其中一个有名的例子。

跟这个相似的,还有什么无菌冰箱,数字彩电等,这些都是噱头来的。

无菌冰箱的概念出来后,他们说是冰箱进入绿色时代的标志。

其实就是在冰箱的塑料部件上注入一些药剂,成本十块钱不到。

靠着这个技术概念,他们就可以把冰箱的整体价格,抬高两百元左右。

还有什么环形立体风空调,说是大企业在空调研发上投入上亿元,才开发出来的专利产品。

其实就是在风叶上装了一个定时器,让他定时上下左右变化而已。

凭借着这些概念性的简单技术,这些公司在初期确实赚到了不少的钱。

只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东西买回家总是要用的。

只要一使用,马脚就直接露出来了。

消费者们一用便发现了问题,这结果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这些东西,眼下可能觉得只会出现在小公司身上。

其实国内的那些大公司,境况也是差不多的。

现在如今华夏最优秀的家电企业,也没能在核心技术上有什么厉害的突破,依然还受制国外企业。

甚至很多大公司想在这方面下功夫,却被大环境的限制。

这就是所谓劣币驱良币,最后搞得有理想的大企业也只能与之同流合污,和光同尘。

这其中,海尔的地瓜洗衣机便是一个很经典,很著名的事例。

话说有一次,张瑞明到川省农村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