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惊喜实在是太多了(1 / 2)

陈江海微微一笑,随即又追问了一句“周总,如果你手上没有了海信的股份,你还能掌控它吗”

此时的周侯健已经明白过来,陈江海要说的其实是股份这个东西。

一个企业家只有把自己公司的股份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有绝对的话语权决定公司的未来。

这一点,娃哈哈的宗大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就是因为在娃哈哈这家企业里没有了足够的股份,就算身为创始人,最后一番折腾下来,还不是被达能扫地出门了

很多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陷入瓶颈期。

这个时候他们都会采取一个办法,那就是上市融资。

公司通过融资会得到一笔资金,能够支持它继续发展下去。

弊端就是公司的股份会遭到稀释,如果操作不当,大权可能会因此旁落。

陈江海要说的正是这一点。

作为企业家,一定要警惕公司的股份。

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将股份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里。

能把企业做到上市的人,都不是简单的人。

身为海信老总的周侯健当然也不例外。

因此对于陈江海所说的这一点,他立即就明白过来了。

一个企业,可以有很多种声音。

这些声音,完全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可是在重大决策方面,陈江海认为只能有一个声音。

要是有两个旗鼓相当声音的话,就会让公司的决策犹豫不决。

这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一个企业家,一旦失去对自己公司的掌控,那就意味着失败。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陈江海在夸大其词。

前世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

一个原本发展很好的企业,在融资之后,公司的管理权可以说四分五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莫衷一是。

原本蒸蒸向上的企业,因为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一番折腾下来,经营不善最后导致倒闭。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陈江海跟周侯健说这些,就是想要提醒他拿好手中的股份。

为了企业的发展,适当的融资,分出去一些股份,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股份可以分,但绝对不能分太多。

分出去之后,不能影响到对于公司的掌控,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听完陈江海的解释后,周侯健的脸色也凝重了起来。

要知道,海信可是在不久前才刚刚上市融资。

这一次,海信已经拿出了不少的股份出去。

周侯健手上的股份通过这一轮的稀释之后,自然也是跟着下降了不少。

最开始的时候,周侯健完全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在他和大多数海信的高层看来,一点股份能从股市上换来这么多钱,绝对是相当划算的。

现在听了陈江海的话,周侯健知道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周侯健心里,竟然隐隐的有些担心了起来。

股份这个东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更加的重要。

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真的需要正视这个问题。

谁拿的股份多,就意味着对公司有更强的掌控权。

没有股份,什么都不是。

周侯健此时已经暗下决心,关于海信的股份,他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在手上。

只要有机会能够把股份拿回来的话,他绝对不会吝啬资金。

“陈总,听君一席话,真的是胜读十年书啊”周侯健感慨道。

今天这一番话,真的让周侯健获益良多。

对于陈江海,他也就越发的佩服了。

对于这番夸奖,陈江海谦虚的说道“周总你是我的前辈,我无非就在他面前班门弄斧,是说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业经营这一块我还得向你学习。”

看到陈江海的谦虚,周侯健心里佩服的同时,还有一丝害怕。

有陈江海这样的人在,海信以后能赢秋海吗

想到这里,周侯健心情顿时凝重了起来。

从接触到现在,陈江海给他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

低调谦虚,这是周侯健在陈江海身上感受到的两个特质。

有这两个特质在,周侯健认为陈江海和秋海的未来,绝对是无限光明的。

陈江海这么优秀,要真成为对手的话,他觉得自己肯定不是对手。

这个,就是周侯健最担心的地方。

不过,他十分的清楚,这种事担心是没有用的。

陈江海刚才也说了,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只要他认真去做,尽力去做,海信的发展未必会比秋海差。

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