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1 / 2)

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看到陈江海不说话,王石头还以为陈江海在动摇。

他心中暗喜,然后又趁热打铁一般的说道“陈总,祝老板可是真正的企业家,那是华夏天字号的企业家。”

“不说其他,光是他的成绩,这绝对是无人可比的。”

“这种情况下,你要是帮忙说几句话,人家绝对认为你是一个值得结交的朋友。”

王石头这话,说的其实已经啊很委婉了。

就差没直接跟陈江海说,做了这件事,你在商界的地位肯定要上升。

只可惜,这种好处对于陈江海来说,一点诱惑力都没有。

当然,王石头的话,有一点陈江海还是认同的,那就是祝王彦的成绩。

八十年代初期,祝王彦正式成为玉溪烟厂的厂长。

那个时候的玉溪,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烟厂。

它的固定资产在一千万左右,生产设备全部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水平。

祝王彦当上厂长后,狠抓质量和营销,创出了红塔山和阿斯玛等热销的品牌。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玉溪厂已颇有名气,每年可上缴利税五亿元。

玉溪厂的快速发展的时间,是从八八年开始。

在此之前,华夏所有的烟草价格都是计划控制的。

而就在八八年七月,国家宣布对十三种名烟放开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在这十三种名烟中,祝王彦的玉溪争取到了其中的四种。

当烟价开放的时候,红塔山的每包售价就从一点三元涨到了三点九元,第二天又涨到了五元。

这一年在全国上缴利税最多的前十家企业中,玉溪厂排名第五,经济效益跃居全国轻工业之首。

当时的祝王彦,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就在那一年,他被授予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

得到了这些奖励后,祝王彦不满足当下的成绩。

为了突破国家对烟草产量的指标控制,他绕开了有关政策,通过并购其他小烟厂的方式,充分放大自己的产能。

日后看来,这是一条灰色的改革通道。

它让国家对烟草生产总量的限制形同虚设。

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玉溪厂年创利润达两百亿元以上,占到大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

这样的收入,相当于四百多个农业县的财政收入总和,稳坐华夏烟草界第一把座椅。

同时,玉溪厂跃升为世界第五大烟草企业。

九七年的时候,红塔山的无形资产为三百五十三亿元,在华夏所有品牌中位居榜首。

在祝王彦任职的十七年间,红塔集团总计纳税八百亿。

一位领导在视察该企业时说这不是卷烟厂,这简直就是印钞厂。

然而,一切的变化要从九六年开始。

那个时候,上面接到了匿名举报,便对祝王彦展开了调查。

九七年六月的时候,祝王彦因贪污罪名被拘捕。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祝王彦在企业上获得的成就,确实让很多人一辈子都望其项背。

更加讽刺的是,祝王彦创造了这么亮眼的成绩,最后却落得一个身陷囹圄的境地,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陈江海摇头道“这件事情我没兴趣,你请回吧”

话说到这里,已经很明白了,他根本就不想管。

王石头想不通,陈江海竟

然不愿意去冒这个头。

“陈总,你这未免也太绝情了”

王石头猛然从沙发上站起身来,瞪着双眼看这陈江海愤愤地道。

看到王石头这个样子,陈江海有点不理解。

祝王彦落到如今这个局面,难道不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吗

祝王彦之所以会被调查,就是因为贪污。

调查结果显示,祝王彦在国外设立了十亿华夏币和上亿美刀的企业小金库,只有他签字才可以动用。

“王总,你也不要太激动,祝王彦他到底贪了多少,你们应该都清楚。”

陈江海似乎并不在意,仍然一脸平静地道。

如果祝王彦是因为冤枉而入狱的话,陈江海肯定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祝王彦现在进去的理由是贪污,让陈江海去为他开罪,是不可能的事。

“陈总”

王石头颇为激动地说道,“你知道祝老板他的工资是多少吗”

“二十年前,他的工资是九十二块钱,奖金是当时全场最高的六块钱,再加上其他的总共月收入才一百一。”

“可到了十年后,厂子搞好了,他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四百八十多元,再加上一些奖项,总共才一千块钱左右。”

“现在红塔成为了世界级的企业,他却要入狱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吗

陈江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