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成本控制,那是属于硬件方面的范畴。
陈江海的这个电脑公司,研究的技术肯定是属于软件或者硬件组装上面。
这两个方面完全是相辅相成的。
软件发展得更好,才会催动硬件的发展。
软件的发展是很快的,但是硬件的发展却没有软件这么快。
在雷大军看来,硬件想要在这几年进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硬件设备如果得不到进步,那么电脑的价格就降不下来。
陈江海所说的那个设想,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陈总,你设立的那个电脑公司,不会是想做硬件吧”雷大军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陈江海微微一笑,反问道“为什么不可以呢”
听到这个消息,雷大军顿时有些发愣。
关于这个电脑公司,全国上下的人都在猜测,秋海到底会先研发什么软件。
没想到陈江海这边做了一个与全部人相反的决定,他竟然要先发展硬件
在软件方面,华夏起码还算有点技术。
可是在硬件方面,基本上所有的专利技术,都掌握在国外的大公司手上。
想要从这个领域杀出一条血路,对于华夏来说简直是难如登天。
因此几乎所有华夏的科技公司,都不会考虑这件事。
毕竟跟痴人说梦没什么区别。
这一点就连大家公认的实力最强的联想集团都是如此。
这个时候,雷大军对陈江海的决定和勇气,真是十分的佩服。
像陈江海这样的成功人士,敢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做这样的决定,实在是太令人钦佩了。
因为通常情况之下,敢于做出这种决定的,要么就是初生牛犊,要么就是不折不扣的狂想家。
就算雷大军手上拥有秋海这么大一个企业,他也不敢做这样的决定。
实在是硬件领域方面技术封锁,太严重了。
华夏想要突破,遭遇的问题那不是一般的多。
倒不是说科研人员和科研环境不行,而是国际环境不行。
电脑硬件技术,全部掌握在国外大企业手上。
华夏落后人家整整十几年的时间,想要在完全自主研究的情况之下,用这么短的时间追上来,这就是天方夜谭。
尤其是在芯片这种高精尖的技术方面,华夏根本没有一点优势。
至于为什么这样,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其实,早在七十年代,华夏在芯片方面的技术,是要比很多国家先进的。
可那个时候,恰恰是华夏最为艰苦的时候。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重工业才是发展重心。
同时,国内还是计划经济。
一个芯片项目从立项到实行,光是审批就要花两三年的时间。
等项目开工后,国外的技术早就已经超越华夏了。
九十年代的到来,让国家开始重视芯片项目。
可是国内的芯片消费市场,还没有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敢冒险把这么大一笔资金,全部投入在芯片研究上。
就算芯片研发了出来,最后也没有销售的途径。
没有收益,那么这个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光靠政府政策支持的话,芯片项目根本无法开展。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悖论,几乎没有人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几乎所有人都认清了一个事实,华夏在芯片上面的研究,和国外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就拿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国外现在芯片的制程,大概在两百五十纳米左右。
华夏现在的芯片制程,还停留在七八百纳米左右。
从这一个数据就能看出来,两者之间有多大的差距了。
这个巨大的差距,就算没有任何的干扰,也是很难弥补的。
更不说有还有国家的技术封锁,想要追上就更难了。
91年,国内芯片的制程已经发展到了九十纳米。
此时国外的芯片制程,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个位数。
只能说华夏前期没有把重心放在这上面,后期被拉开差距也是很正常的。
想要从这一方面去赶超国外的技术,雷大军觉得完全不现实。
就算陈江海拥有秋海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技术的差距,不是单纯用钱就能弥补的。
此时,雷大军看着陈江海,眼中多了一抹质疑之色。
按理来说,陈江海作为国内最成功的企业家,还是自己的偶像,他不应该有这种表情。
奈何陈江海所做的这个决定,在雷大军看来,实在是太过于自大了。
可谓是极度疯狂,完全有些不切实际。
一个国家都无法弥补的行业差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