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乱世用重典(1 / 2)

大唐俏郎君 圣灵火 3762 字 6个月前

艾斯组织在行动。

挑拨离间是主策,似乎一直都是这么干的。

其效果是搅动天下风云,累死无计,可见一斑。

而这只是狄溥谋划大计之中的一环,不得不说所图匪浅。

而他们算计的人,正在互相伤害,还处在艾斯组织挑拨离间的氛围之中,不得解脱?

长安皇宫,金銮殿上,朝会正酣。

“启奏皇上,王浪军胆大妄为,以恐吓,鞭打太子皇子,驱赶众臣子嗣奔跑不止,实为谋杀啊?”

“是啊,皇上,太子皇子岂是王浪军可以肆意欺辱的存在,王浪军罪当其君,该杀!”

“问题是谁杀得了王浪军啊?”

“就是,朝廷早已没有震慑王浪军的能力了,可恨啊!”

“天亡大唐,悲乎哀哉……”

众臣相继跪奏,喧嚣了金銮殿,闹哄哄的。

话里话外透着逼宫之意,软硬兼施。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如坐针毡,强忍着怒骂众臣的冲动,还想听听魏征一干重臣之论。

魏征自打从无量宫回归之后,左思右想了好几天,总算看透了李二的权衡之计,几度心寒后怕。

总局着算来算去,殚精竭虑的为朝廷贡献心力,换来的却是利用,配角戏份,触感到悲凉的一面。

这让魏征有种急流勇退的心思。

但往哪退?

如今的局势是退无可退。

无论退到哪里去,都无法确保子嗣,家族的安全。

于是,魏征有些心凉到麻木的质感,静等到这一刻才出班跪奏:“皇上,臣有本奏。

一奏人心浮动,多有投靠黑衣人一党的内鬼,导致这场灾难,累死无计,当以杀止杀!

这类人,特别是渗透到朝堂上的官员,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静平天下,一致对外。

二奏权贵为富不仁,多有勾结乱党借机生事,茶毒皇权,当杀无赦!

不杀这些权贵富商,只会滋长他们贪婪的野心。

这类人早晚都会陷害大唐江山于崩溃边缘。

三奏王浪军藐视皇权,欺辱太子皇子,欺凌众臣子嗣,此为乱国之象。

传扬开去有损皇权尊威,动摇国本。

这也是让众臣蒙羞,饱受万民唾弃的大事,不可轻忽!

还望皇上对这些人处以极刑,保我大唐社稷稳固昌盛!”

“臣附议,魏相所言不差,理当对这些内患贼子斩尽杀绝,诛九族!”

“臣附议,王浪军根本没有与朝廷合作的诚意,肆意折辱太子皇子,当杀!”

“杀,不杀王浪军不足以取信天下人……”

众臣你一言我一语的附议,咆哮在金銮殿上。

亦有臣子做和事佬,劝谏李二平息战乱,不宜再造杀孽,徒增伤亡。

天下死的人够多了,再死下去就是失德遭天嫉的罪孽?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而朝堂上的言论,向来都是两面派,持衡的局面。

李世民耳闻目见了朝臣的嘴脸,暗骂众臣圆滑无耻,恼怒魏征转风使舵的心机,不为自己分忧,愤愤不平的说道:“够了,朕要一个善后之策,不是尔虞我诈?

朕不妨告诉你们,安排太子皇子与世家子嗣跟随王浪军救济饥民,就是借刀杀人。

借王浪军的刀,借众臣子嗣之手,亦是皆皇家人的胸怀,拧成一股绳平乱消灾,救济饥民。

显然,这需要一个纽带,链接凝聚高端实力,平乱攘外。

那么谁来做领军人物?

你们谁来?”

李二道出一份真情,震惊朝野。

为什么会这样呢?

会说李二在无量宫辖区,似乎被王浪军当孩子敲打,训斥回来,丢人丢大发了。

虽然最终赢了一局,但是赢的窝囊,憋屈。

赢的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这算什么啊?

这一切在李二的心神上,似是被刀扎过似的,血淋淋的疼痛着。

相反,疼醒了李二的意志,似是不再与众臣玩制衡了?

李二这一番话直奔主题,直击众臣的心胸。

可谓是当头棒喝。

魏征顿时想了很多,试探性的接话说道:“皇上,如此安排可是要让王浪军带来纨绔战队拿五姓七望开刀?”

“不可啊皇上,这会出动天下士族中人的心神,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出大事的!”

房玄龄跪地附和,劝谏李二三思而后行。

其实担心的不过是纨绔战队参与其中,不合时宜。

这不是作茧自缚,昭示着朝廷要对天下士族开刀,重整山河的宣告吗?

想想都可怕。

众臣相继跪奏,反对李二的决策。

李世民嗤之以鼻,冷哼连声:“哼,朕就知道你们没有人应下这趟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