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连环计(1 / 2)

大唐俏郎君 圣灵火 3475 字 6个月前

这是一个不宁之夜。

这边的劫持事件悄然爆发,却没几人知道真相。

此时,金銮殿上依旧争执不断。

“启奏皇上,三军将士镇守在皇宫内外,只待王浪军赶来就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禁卫军统领跪奏,使得朝廷争论暂定。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蹙眉紧锁,俯瞰禁卫统领说道“密探有什么消息回报?”

“回皇上,密探急报,就在刚才,渭水河道上传出响箭升空的声音。

但密探寻声追查,只发现河岸树林里留下一团冒烟的篝火,寻迹追查到河道上便失去痕迹。”

禁卫统领如实汇报,吓出一身冷汗。

这是要出事的节奏。

李世民一惊色变,站起身来说道“响箭?

王浪军好像没有以响箭报信的习惯,反倒是有烟花报信的前科。

这说明有人捣乱,怎么回事?”

怒了,朕的密探难道都是酒囊饭袋?

他们就连监视王浪军的能力都没有?

要知道,如今的密探已把渭水一带封锁监视起来,怎么会让其他人捣鬼?

“皇上息怒,保重龙体……”

一帮大臣跪安,有人愁来有人乐。

唯独禁卫统领吓得遍体颤抖,冷汗直冒,硬着头皮说道“回皇上,具体情况不明……”

“放肆,朕要你们去查,一定要查出背后的秘密。”

李世民怒而呵斥,遂想到什么,暗自观察大臣,可惜大臣跪在地上,看不见他们的面孔变化。

当禁卫统领领命退出大殿之后,长孙无忌跪奏“启禀皇上,微臣以为暗势力中人还未缴清,暗中作祟……”

“长孙大人,你这话有什么凭证?”

魏征察觉到什么,但没有证据,转向右侧的长孙无忌,察言观色。

长孙无忌面不改色,反而挑眉瞪眼,怒视着魏征说道“魏丞相,难道你有什么高见?”

“你,你怎么能凭空捏造事实,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说暗势力中人作祟?”

魏征一滞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但也不能容忍长孙无忌信口开河。

这让长孙无忌逮到机会“哦,原来魏相心中有数,担保暗势力中人已被朝廷剿灭了。

那么,从渭水河道上传来的响箭事件,魏相也有所心得,怎么不向皇上禀奏……”

“皇上,微臣以为长孙大人胡搅蛮缠,扰乱朝堂,不足为信。”

魏征懒得搭理他,转向皇上禀奏。

其实他已经猜到长孙无忌在捣鬼,也相信皇上看出来了。

不过没有实证,无法问罪长孙无忌而已。

问题也在这里。

长孙无忌想干什么?

显然,长孙无忌一党要狗急跳墙了,那就是要出大事了?

李世民敏锐的捕捉到长孙无忌眼神中的狠辣,心惊肉跳的坐回龙椅,环视群臣,头疼的说道“朕不担心暗势力中人作祟。

只担心王浪军震怒杀人。

他要是彻底暴怒,谁也逃不了。

因此,朕希望众爱卿精诚合作,共同度过难关。”

这话暗藏玄机,信息量很大。

其一,试探众臣的反应。

其二,震慑众臣,以便某些人收敛一些,免得引来王浪军屠杀满门的后果。

其三,和谐朝堂,一力对外。

只是此时的长孙无忌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皇上,共渡难关也要魏相等人出谋划策才行……”

“长孙大人,你这是强词夺理,还要在设计王浪军的事上多费唇舌,有意思吗?”

魏征爆了,实在是看不惯长孙无忌纠缠不休。

主要是注意话题,揪住设计王浪军一事不放手,反而淡化了响箭事件,为什么?

显然,长孙无忌心里有鬼,想干什么?

拖延时间,还是想造反?

针对这些敏感信息,对于他们这种相互竞争多年的对手来说,对视一个眼神就捕捉到了。

然而,看到了,没证据,又不能把长孙无忌怎么样?

相反,长孙无忌变本加厉的追问道“魏相,有没有意思,你们倒是拿出一个可行性的方案啊?

若是你们拿不出设计王浪军的方案,那就值得一说了。

这有两种可能。

其一,你们这些肱骨之臣皆是败絮其中,庸才匹夫,徒有虚名。

其二,你们与王浪军是一伙的,或是你们勾结王浪军……”

“长孙大人,还望你积点口德,别把话说死了,吃力不讨好……”

房玄龄看不过眼,怒怂回去,激起了徐茂公的怒火“人心不古,多事之秋……”

“臣等赞同长孙大人的提议,恳请皇上惩戒魏相等人……”

一帮大臣凑热闹,淹没了魏征等人的呼声。

这让李世民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