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判断(1 / 3)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6377 字 4个月前

如果说下船后的「考成法」是秦中堂的第一把火,那么祭拜岳武穆和折腾岳王庙就是秦中堂的第二把火。

第二把火很快就如秦中堂所愿,在很低调的背景下,很快就被广为人知了。

杭州文坛盟主田汝成在当日不久,就把秦中堂的诗词和名句带回了西湖诗社雅集,以及秦中堂低调祭拜岳武穆的事迹。

有聪明人就意识到,既然第一把火是针对官僚的,第二把火是针对士人,那么大概率还会有第三把火,而且肯定是针对平民百姓的。

就是没人能猜得出,秦中堂第三把火会出现在哪里。

如果是普通官员,套路就那几样,什么清理冤狱啊赈济穷人啊,别人很容易就能猜到。但秦中堂这种不普通的官员,会怎么做就不好说了。

在其后两日里,秦中堂十分安静,连幕府都没有出去。

负责打前站和处理琐事的属官陈凤,在熬过幕府开张的时间段后,也终于轻松了,能坐下来与两个新加入的同年喝喝茶。

当然主要原因也是秦中堂这两天不折腾,没有出什么幺蛾子,这样下属才能轻松。

「你们加入秦板桥幕府,绝对是最明智的选择」陈凤鼓吹说「秦板桥这个人还是很能搞出点功绩,并分润给众人的

你们看看赵贞吉和许谷,一直跟着秦板桥混,现在都是从五品的朝廷要职了」

童汉臣和高应冕露出向往的神色,谁不想刷点功绩,然后飞黄腾达

秦德威踱步走进了花厅,和蔼地对童汉臣和高应冕两个新人问道「来了两日,可还适应」

陈凤又帮着两位新人说话「两位年兄对我助力甚大,减轻了我不少负担我总算能睡个安稳觉,略略偷闲了」

秦德威仿佛很惊奇地反问道「两位同年如此得力」

陈凤好人做到底,就继续帮着夸赞说「两位年兄确实做了很多事情,连我都显得多余了」

秦德威立刻吩咐说「既然你在这里都多余了,那不如马上动身去宁波。

然后你再辛苦一番,把那边前期事务安排好,准备迎接我一个月后移驻宁波。」

陈凤他说自己多余,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你秦板桥怎么还当真了

一路风尘仆仆到了杭州又连轴转操持幕府开张的事,累死累活了一阵子,这才刚安生下来,马上又要去宁波再来一遍

就是生产队的驴,也不能这么累

陈凤很想说什么,秦德威赶紧又苦口婆心的劝道「你如果现在撂挑子不干了,那之前的辛苦不都白费了积攒的那些功绩,如果都作废了多么可惜啊。」

陈凤牙缝里只能蹦出两个字「我去」

秦中堂在杭州主要是为了把各方面关系理顺了,并且处理下全局政务,以后肯定还是在宁波为主。

最后秦德威安抚道「后面这几日,人员陆陆续续都会抵达杭州,即便没了你,幕府也能运转,你就放心的走吧」

当初为了赶时间,也为了防止进度缓慢被朝廷批评,秦德威带着小分队快速南下,而大部队都在后面慢慢走。

估计五六日内,吴承恩、徐文长等其他属员和北方亲兵就会到达,那时候秦中堂就暂时不缺人手了。

不过秦德威还没等来大部队时,却先等来了奶兄弟徐三爷。

当时在京口驿分开后,徐三爷被留下,负责当个代言人,念着纸条向海商徐头领传话,并且又多呆了两日。

「那位徐头领后来没再联系过你」秦德威问道。

徐世安答道「没有,就见了一次面。我照着纸条念了一遍,把那徐惟学

破胆了,然后他就不敢再联系我了。」

秦德威又随口问道「严世蕃怎样了死了没」

说到这个,徐老三就很疑惑了,「那严世蕃主动送了信给京口地方官,说是奉你的命令执行任务去了,不必再找他。

你真的给他下了什么命令你让他跟着那帮海贼,是想借刀杀人吗」

秦德威也稍稍诧异了一下,这严世蕃当人质当出快感了吗

想来想去,也只能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被秦德威和徐老三议论了几句就抛开的严世蕃,此时正站在船头上,注视着缓缓靠近的海岸线。

海岸线上有个小港口,停靠脚底下这艘船毫无问题。

在这几日之前,严世蕃从来不知道,东海上航行还有这么多门道。

他从京口驿被劫到江上的那种船,叫做沙船。然后从江口出海,又换了宁波造的沙船,然后沿海南行。

现在听说靠岸后,明天又要换名义上称为渡船的东西,再去双屿岛。

在海上糊里糊涂地漂了几天,间或偶尔靠岸,严世蕃早已经分不清地理方位了。

他指着视野里的港湾,对身旁的海商头领徐惟学问道「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

徐惟学答道「龙山所。」

海边与内地不一样,自从禁海之后,宁波府海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