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注定的结局(2 / 3)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5716 字 4个月前

你肯定就是,说你不是,你肯定就不是。

又听到秦中堂继续训斥说“你看看你写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对我的拍马讨好也太露骨了你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这个”

这句根本不是写给你秦中堂的少年版戚继光差点就要哭了,承认也不是,不承认也不是,进退两难。

在场人里,绝对智商最高的徐文长有点看不下去了,很小声的对秦中堂解释说“此乃戚小哥儿自述志向并非是逢迎拍马之意。”

秦德威“呵呵”一声,“一个未经历战事的少年,怎会写下但愿海波平

目前让海波不平的又是什么不就是倭寇吗一个山东少年,又怎么会以平倭为志向自述所以这句分明就是预祝我的”

徐文长继续解释说“登州地近东海,远在洪武、永乐年间,就时常有倭人海寇袭扰,所以登州少年以平倭为志向不足为奇。”

“嗯”秦德威深深的皱起了眉头,指着另两句说“再看这句,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不就是形容我有尚方剑么这不是写给我的,又是写谁”

在场人中,大概智商最低的吴承恩也看不下去了,在后面用力扯了一把徐文长,然后对戚继光问道:

“还是戚小哥儿自己说吧,你这首诗到底是自述还是给秦中堂的赠诗依我看来,更像是赠诗”戚继光两难之间犹豫了一会儿,很羞愧的答道“乃是献与中堂的赠诗。”

秦中堂冷哼道“我说的没错吧,你这人小小年纪,倒是学会了投机取巧”

少年版戚继光又想哭了,你秦中堂到底想怎样啊父亲说秦中堂难搞,可也没想到这么难搞啊

秦德威再次开口道“不只是这首诗,还有第二点,令尊应该健在,甚至还能托门路找到家父写信帮助。

按道理说,寻了人情后的正常程序应该是这样父亲亲自把儿子托付给别人,这才显得郑重和正式吧

所以为了你的功名事,令尊为何不亲自前来你才是个十六岁少年人,令尊就能如此放心

让一个十六岁少年单独来求见,只怕也是另有缘故吧

是不是听说我从小有神童之名,又是少年显贵,所以你们认为我会更青睐于少年英杰

你们这样的心思,不是投机取巧和投我所好,又是什么”

戚继光不想说话了,心情完全是生无可恋了,躺平任嘲

徐文长诧异的看了眼秦德威,平常这么喷朝廷大佬们就罢了,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这么喷,是不是太过了

还是秦中

堂喷人从来不看对方高低贵贱大小,公平公正公开一视同仁

徐文长正想开口说情几句,却又被吴承恩暗暗拉住了。

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秦中堂突然轻轻叹了口气,又对戚继光说

“我生平最善于相人,观你有名将之姿,统帅之才,他日必能武功赫赫,威震四夷,光耀大明,名标青史”

戚继光:“”

先前还训斥自己只知道投机取巧,现在又开始抬举自己能成为名将统帅了。

这个前后反差有点大,转折也有点急,实在反应不过来了。

到底哪一个中堂,才是真正的秦中堂

秦德威一直就没给戚继光太多的思考时间,忽然又拿起了曾后爹的那封书信,一边拆开一边和蔼可亲的问道“令尊是怎么能让家父写信举荐你的”

戚继光又是小小的讶异了一下,秦中堂怎么猜出,是自己父亲办的

嘴上如实回答说“家父曾经在京营任职过一段时间,名义上是辽东入京备操班军的上司,所以借此与曾抚台有过渊源。

又加上山东与辽东素来亲近,辽东士子都是到山东参加乡试,所以曾抚台与山东也有过交际往来。

今年在下到了岁数,家父便央求曾抚台写信帮忙。”

秦德威只是随口一猜的,如果猜对了就显得英明神武,如果猜错了也无所谓,那叫多思多谋,这就是大人物的好处。

没想到真是戚继光那个父亲在背后操作,而且戚继光那个父亲肯定也是早就有意结交曾后爹了。

再想想也正常,老子费心费力帮儿子谋前途是天经地义的,五百年后都一样。

官场不只是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然后秦德威又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令尊为了你当真是殚精竭虑了你独自来求见和献诗,都是令尊教导的吧”

反正直到这个时候戚继光才觉得秦中堂渐渐恢复了“正常”,像是个正常大佬了。

听到秦德威继续问话,戚继光也没有什么敢隐瞒的,还是如实答道“确实有家父教诲。”

秦德威哈哈一笑,又说“如果不出我所料,令尊既然让你来求见我,肯定就存了让你跟随我参与平倭、建功立业的心思。

而且令尊既然敢这样做,肯定也教导了你一些谋略,能让你立功,是也不是”

戚继光异常佩服的答道“中堂所料不差。”

秦德威循循善诱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