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顽固不化(2 / 3)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5858 字 4个月前

输。”

夏首辅“”

刚才是严嵩,现在又轮到自己了

嘉靖皇帝只想要见效快,快刀斩乱麻的解决问题,听到秦德威这个口气就不太喜欢。

但暂时还是忍耐着,毕竟目前看起来,只有秦德威像是靠谱,只能听秦德威哔哔了。

“若想平定北虏,其实打的不只是军事仗,还是政治仗、经济仗,甚至目前政治仗、经济仗的优先度反而更高。”

秦德威说到这里,有意停顿了一下。

但可惜在场人里,没人问他什么叫政治仗,什么叫经济仗,都在瞪着他。

秦德威只能继续说单口的,“政治仗就是对人心向背的争夺,我认为可以采取几个措施。

第一,流落北虏的汉人,只要肯回归就全部赦免,严禁边军杀回流汉人冒功

无论如何,中原也比大漠舒适,只要有条件,大部分汉人自然愿意回来。

第二,在边境招徕北虏胡人,发放生活用资,给与地方牧马。但只接收逃亡过来的穷苦胡人,不接收北虏里的头领贵人。

彼辈在塞北生计艰难,饱受上人压榨,朝不保夕。但到大明后衣食安稳,必然对大明效忠,稍加利用便可有大用。

第三,提振边镇军民士气,增强其守土意志”

秦德威说的所谓“政治仗”几点,在场人都都觉得第三点最重要,但偏偏秦德威说得最简单,就那么一句话。

嘉靖皇帝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来了“如何提升边镇军民士气”

“当年祖宗创立卫所屯田制,本意是让军户有田可种,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但情况远不是如此。

军户本身不但要上缴子粒,还要承担大量力差,未必愿意将屯田视为恒产

尤其可恶的是,这些赋税、差役制度渐渐成为卫所各官霸占屯田,驱逐军户为自己牟利的工具

长此以往,边镇军户不堪重负,岂能不逃亡,又哪来的士气守边抗虏”

夏首辅说了句“朝廷自会定期派遣官员清查屯田。”

秦德威想也不想的说“那也是治标不治本,边镇军民士气低落,没有积极性与北虏力战到底。”

夏首辅回应说“那又能如何提振士气”

秦德威没再与夏言说话,对嘉靖皇帝奏道“不知陛下有无魄力,做一件千古未有之善政”

“千古未有”这几个字,让嘉靖皇帝很有兴趣。

秦德威答道“永久免去边镇军户所有负担,包括钱粮和赋役军户屯田一切所得归自己所有”

这个提议让君臣所有人都很震惊,无数问题一下子涌进心头。

如果不交税不服役,那还是大明的臣民吗

失去了军户上缴的钱粮,那么弥补缺口的钱粮从哪里来

如果都不服役,边军的兵源又从何而来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不知道要牵扯到多少方面,只怕要对边镇进行全方位的改制。

众人都有很多想不明白之处,需要秦德威深入讲解。

秦德威趁机又塞私货说“陛下若有意推行,不如在文渊阁设一个军机处”

嘉靖皇帝喝道“够了,先不提这些,其他的措施又是什么”

执过政的都知道,这种改制必定是艰巨麻烦的事情,改成什么样效果也未知。

而嘉靖皇帝现在没多大心思在国务上,十分讨厌麻烦事情,所以干脆就抛之脑后不想了,也不想听秦德威深入讲解。

秦德威劝道“陛下巩固边防首先在于稳固人心,此乃根本之策”

嘉靖皇帝冷哼道“区区夷狄寇边而已,岂能自乱阵脚,随意变更法度你还是先说说经济仗、军事仗”

秦德威还想继续劝“陛下若担心不测,可先选一地试行,大同就可以”

嘉靖皇帝又不耐烦了,警告说“朕说不必了”

秦德威暗暗叹口气,又开口说“关于经济仗,要先从酋首俺答的心思说起。

第一,此人是北虏宗主小王子的叔父,但势力极大,将小王子部族逼到了东边辽宁镇之外。

而且俺答与小王子多有不和。所以想接受大明册封,借大明的爵位壮大声势,并压制小王子。”

很多年前,时人对北虏达延汗称为“小王子”,后来大明就一直用“小王子”指代北虏宗主大汗了。

嘉靖朝时的小王子到底叫什么,秦德威这样的“全知”穿越者也不知道,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相关记录。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明对北虏的情报工作有多么忽视,居然连北虏名义上的宗主大汗的名字都不知道。

“第二,酋首俺答屡屡寇边,其实只是妄图逼大明通贡而已。

对于北虏酋首而言,入寇抄掠,获益的都是基层动手的。

但如果能与大明通贡,那么获益的人必定是酋首俺答这样北虏上层,他们可以把持贡市、垄断经营,攫取暴利。

所以对北虏酋首而言,入寇其实不划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