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托臣给陛下带个话(1 / 3)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5825 字 4个月前

嘉靖皇帝在路上前进时,不可能为了接见一个严世蕃就停下,严阁老的儿子还没这个资格让皇帝驻马。

所以一直到了大队人马中途停下休息的时候,严世蕃才在引领下,得以上前觐见皇帝。

只见此时严世蕃凄凄惨惨,堪称筚路蓝缕的出现在众人面前,嘉靖皇帝忍不住很嫌弃的皱了皱眉头。

左右其他大臣也很无语,严阁老平日里是怎么教导儿子的如此低端的卖惨,还想拿到这里用

这里是庙堂朝廷又不是乡间地头,殊不知皇上最讨厌失礼没规矩的吗

严世蕃扑倒在皇帝面前“臣知己身衣冠不整,有不敬之罪只是接到圣旨后,立即马不停蹄的赶来面圣,没有时间整理。”

嘉靖皇帝念及这是严嵩的儿子,就问道“怎会如此狼狈”

严世蕃奏答“是臣眼疾身残,行动不便,一时不慎从马上掉落,不想这狼狈之像,污了陛下的龙目”

两旁众人都很意外,这严世蕃居然没有趁机告状。

刚才秦德威和严世蕃一起被留下,然后严世蕃就变成这模样,想想就能猜出是谁干的,可严世蕃竟然能忍住不。

本来嘉靖皇帝是漫不经心的,但听到回答后,就意味深长看了眼严世蕃。

好感度加了点,感觉严阁老这个儿子还是挺懂事的,知道识大体,不节外生枝的让他这个皇帝为难。

稍事休息后,君臣继续向纯德山前进。

再起嘉靖皇帝这次南巡承天府,主要目的就是实地考察,最终确定父母二人到底要怎么安葬。

第一种方案,父亲献皇帝陵墓北迁到京师大峪山,与蒋太后合葬;

第二种方案,父亲献皇帝陵墓不动并扩建,母亲蒋太后梓宫南下,与父亲合葬于承天府显陵。

第三种方案,也是群臣最主张、最省事的方案。两边谁也不用动了。献皇帝继续在承天府显陵,而蒋太后在大峪山就地安葬,互相以对方衣冠合葬。

今日嘉靖皇帝到纯德山,不仅仅是谒显陵拜祭父亲献皇帝,也是实地考察的重要环节。

君臣抵达纯德山后,沿着神道来到献皇帝显陵的祾恩殿,然后行三献礼。

随后嘉靖皇帝让其它大臣、太监、武官、道士齐齐退下,独自留在祾恩殿。

这一刻的朱厚熜是孤独的,只是一个背井离乡、父母双亡、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凡人。

去年年底蒋太后去世对嘉靖皇帝来,不仅仅是失去了至亲,也是失去了唯一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放眼宫廷内外,如今又有谁能让嘉靖皇帝完全信任

随行的文武大臣站在殿外,默默的等待着皇帝出来,他们或许知道皇帝需要什么,但他们给不,也不敢给。

过了好一会儿,嘉靖皇帝从祾恩殿出来,向陵园外走去,其余文武大臣在后面尾随着。

嘉靖皇帝在纯德山闲庭信步,又上马环绕着转了片刻,忽然他驻足不前,对群臣问道“尔等看来,此地山景如何”

皇帝表面是问纯德山的山景,但肯定不只是山景,对大臣都心知肚明,肯定是借着山景双亲安葬问题。

但一时间没有人接话,因为回答这个问题实属吃力不讨好。

如果京师大峪山比这里纯德山好,就是主张将显陵北迁,在大峪山多修一个皇陵,那将极为劳民伤财,尤其是当前国库已经很吃紧了。

所以谁支持这个建议,谁就无异于那种支持“称宗入庙”的奸臣,招致一片骂声。

但如果纯德山这里不错,暗示显陵留在本地,而嘉靖皇帝却已经下决心把显陵北迁到京师,那又是押错宝,得罪皇帝自讨苦吃。

毕竟以嘉靖皇帝对亲爹的态度,谁敢保证嘉靖皇帝不想大兴土木,在京师再造一个更宏大的皇陵

所以无论怎么回答,都有可能吃力不讨好,关键就在于嘉靖皇帝态度不明,有些人也不敢冒险。

嘉靖皇帝看着沉默的大臣们,叹口气道“设若秦德威在此,必不致于无片言进献。”

众人“”

陛下你是不是忘了,是你亲自把他排除在外的

不然陛下你发十二道金牌急召秦德威过来,在此出面扛雷

此时忽然有个上不了台面的严姓尚宝司丞排众而出,奏对道

“臣看纯德山,崇冈隐起,迭阜盘亘,如龙游凤跃,蜿蜒抱护,风气完萃,全山萃郁,青松碧幢交相辉映,实乃吉壤也”

大臣们惊讶不已,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其貌不扬的官二代。

没想到此人即兴而,辞藻也是一套一套的,称得上有才之人了。而且以卑官之身敢于主动御前奏对,胆魄也是非凡。

这口才,这胆量,有点像个缩水版的秦士啊。

严嵩也愕然的看向儿子,知子莫若父,自家儿子刚才肯定是上头了。

他敢肯定,就是皇帝那句“设若秦德威在此”,把自家儿子刺激到了最近自家儿子就听不得这种话。

当然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