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人人都找他(1 / 2)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3776 字 4个月前

刑部尚书实、兼兵部尚书虚提督京营王廷相走到院子中,抬头看了看天,今日应该是个好天气。

往外走的时候,又听到了几声喜鹊叫声,按习俗说法这是好兆头。

然后王老大人就在家门口,遇到了左赞善兼修撰秦德威。

“你有话要说”王廷相问道。他心里其实不奇怪,毕竟今天要廷推。

秦德威打个“哈哈”回应道“就是路过而已,凑巧遇到老前辈正好一起走走”

王廷相暗笑几声,你秦板桥就装吧。

从这里到长安左门,再到午门外东朝房,不到半时辰的路,看你能憋到什么时候。

随后秦德威果然陪着王廷相一起到长安左门,登记后进了皇城,又过承天门,来到午门外东朝房门口。

王廷相有点疑惑,指着东朝房再次问道“老夫要进去了,你真没话要说”

秦德威拱拱手告辞,只言片语也不留,洒脱的离开了。

这叫王廷相老大人错愕不已,秦板桥今天又又又吃错药了莫名其妙的跑过来,就只为陪着自己走这么一段路

但进了东朝房后,王廷相就把多余的心思收了起来。

廷推按传统由吏部尚书主持,没有吏部尚书时,就是吏部侍郎或者户部尚书主持。

今天户部尚书许赞谦让了,所以廷推由吏部左侍郎周用主持。

按照先小后大的顺序,先议论礼部尚书人选,第一步就是提名候选人。

等别人说了几个人选后,王廷相莫得感情的开了口道“我推举南京礼部尚书严嵩。”

论起在场人的地位,王廷相差不多能排到三四名,份量当然很重,他说出的候选人不可轻视。

其实这不是王廷相的想法,而是夏师傅的意志,王廷相只是作为政治盟友代替说出来。

只是不知为什么,王廷相总觉得大家看向自己的眼神怪怪的。

他推举人选有什么不对吗就算帮着内阁大学士发声,那也不寒碜

大概这就是当局者迷了,刚才别人可都看见了,廷推之前,那秦德威亲密的将你王廷相送入东朝房

又想想前面几天,秦德威为了礼部尚书人选,在各衙署之间来回奔走的情况

再想想秦德威是南京人,而严嵩近几年一直在南京养望,俩人关系应该不错吧

也许严嵩入朝是夏大学士的意志,但秦德威是在外面负责具体操作的

所以与秦德威关系非常密切的王廷相,是不是充当了秦德威的工具人

一个正二品实职高官,居然给六品官当工具人,下贱

如此众人又各有心思的议论了几圈后,焦点候选人就剩了两个,南京礼部尚书严嵩和礼部左侍郎湛若水。

这两人是资历最老的,都是弘治十八年的进士。在大明就这样,不知道选谁时就选一个资历老的。

其中湛若水的呼声更高一些,毕竟湛若水是当世著名的经学“大师”,学术威望很高,地位相当于后世的常务副,转正丝毫不奇怪。

而且从嘉靖十年到现在,湛若水一直在京师,别人相对更熟点。而严嵩则相反,为升级去了南京好几年。

这个情况完全在王廷相的预料之中,没有丝毫担心。

今天第一轮廷推,将礼部尚书的候选名单缩小到严嵩和湛若水两人就足够了然后夏言会安排下一步,让严嵩脱颖而出。

别人也显然懂这个规矩,第一轮廷推选出两个最热门人选,散了后再各自运作。

等到下一轮廷推,再选出最终人选,这个套路大家都知道。

所以对礼部尚书人选的议论,今天到此应该就暂停了,下面该接着说说重头戏吏部尚书的人选。

正当这时,角落里忽然有人举了举手,“我还有一个提名,与诸君共议。”

众人转头看去,这不是最近任满回京的王以旂又是谁这王以旂是正三品,当然也有资格站在此地发言。

大明有三十来个督抚,都算是朝廷外派官员,不是地方官。但并非每个督抚回京时,都能凑巧碰上廷推的。

王以旂想起了秦师侄的嘱咐,咬咬牙说“我推举左都御史霍韬为礼部尚书”

雾草啊东朝房里顿时一片哗然,这个提名确实出人意料,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

众人这时才发现,意识里居然还有这样一个盲点

大家推举礼部尚书时,都忽略了左都御史霍韬

霍韬是正德九年的会元,早年间也是有词臣出身的,虽然时间很短暂

但有出身就是有出身,同样具备礼部尚书资格

而且从左都御史迁礼部尚书,不算贬官,程序上完全可行

所以综合分析起来,具有礼部尚书候选资格的人里,被忽略的霍韬居然是最大的那一位

大家只想着霍韬会去争吏部尚书,却忘了他也有礼部尚书的候选资格

但此时此刻,被提名的当事人霍韬脸都黑了。

你们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