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气氛越来越不对,秦德威稳了稳心神,拉家常说
“其实我一直没有明白,你们为什么从铁岭跑到广宁城来”
李小娘子就简单说了说。
原来李成梁的爷爷李春美五年前被免职后,虽然还保留着指挥佥事这个世官,但没了实权,家势就中断了。
至于只有世官没有实职差遣是什么状况,请参见锦衣卫指挥同知徐妙璟,南京留守右卫千户徐世安。
现如今李爷爷已经年满六十,按规定,世官可以交由儿子袭替。
这样李家的大梁,就应当由李成梁他爹李泾挑起来了。
但十多年前时,嘉靖皇帝锐意改革,见世官太多,就下诏说,没有军功不许袭官。
所以李成梁他爹李泾就尴尬了,手里没有军功,无法袭官。袭不上官,就更谈不上挑大梁振兴家族。
但李爷爷已经被免了实职,也不好安排李爹刷军功了。
不过当初正德年间,闹刘六刘七河北盗时,李爷爷曾经入关参与过平盗剿寇,立过大功,并结识了现辽东总兵刘淮。
有这样老交情,李爷爷就让李爹来到广宁,请托刘总兵帮忙刷点军功,以便于袭官。
而且广宁城距离京师比较近,如果需要去京师办手续也方便。
所以这就是让秦德威百思不得其解,李成梁他爹带着李成梁,不远千里出现在广宁城的原因。
历史名人也是有各种苦恼,也是会为了生活被迫到处跑的。
至于李成梁的姑姑李淑,则是跟着来照顾李成梁的。
而李成梁的母亲则留在了铁岭老家,照看老人和操持家务。
“那你们怎么寄宿在营官汤把总家里”秦德威又问道。
李淑就答道“那是我舅舅,我们来广宁城,也有舅舅在这边的缘故。”
话说到这里,双方突然沉默下来。
秦德威已经隐隐约约觉得刘总兵有问题,现在又听说李家和刘总兵居然有点关系,他不知道该怎么往下问。
没道理强迫李小娘子当一个叛徒,自己又凭什么做渣男也要有底线啊。
而李小娘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了,家里的秘密事情随便往外说,无异于是背叛,是很没良心的事情。
想了一会儿,秦德威就说“刘总兵这个人不地道,如果你们投靠刘总兵做事,还请你们三思。
你们家的事情我就不问了,现在我私人拜托你帮一个小忙,可否”
李淑如遇大赦般的松了口气,连忙问道“什么忙”
秦德威指着桌上的文稿“请你将这些奏疏送到急递总铺,并亲手交给一个叫冯恩的经历官。
你也看到过了,这些奏疏讲的都是时务,没有涉及到什么人。”
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影响,也没什么可为难的,李小娘子就答应了下来。
秦德威很欣慰的说“事不宜迟,这就去吧。这些奏疏很重要,务必小心,也不要给别人看。”
目送李淑临走前,秦德威突然又说“如果你们不想为刘总兵效力,可以再来找我”
李淑神色复杂的回望了一眼,消失在夜色里。
秦德威神色更复杂,奏疏上虽然没有点谁名字说长道短,并不代表不坑人啊,但又不能对李小娘子明说。
大明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公文传递系统必然是非常发达的,不然无法做到有效统治。
所有公文都是通过急递铺来传递,大约有上万家急递铺分布在整个大明的疆土内,风雨无阻昼夜不停的传递公文。
在每个县城里,县衙旁边都有急递总铺,作为本县急递铺系统的枢纽。
广宁卫城同样也设有急递总铺,由广宁卫经历司管辖。
而在这个夜晚,广宁卫经历司经历冯恩带着自家仆役,以及秦德威的随从,亲自镇守在广宁总铺。
乱兵这一闹,谁都信不过了,只敢相信自己的家丁了。
某秦姓钦差临去前交代过,请他一定要在急递铺守住,并等待他秦德威的奏疏。
而且秦钦差还匆忙交代了一句,在他秦德威的奏疏送到之前,无论谁向外发公文,都请暂且压住。
现在冯经历手里就捏着一封公文,是刘总兵发往京师的。
他心里压力极大,大明律例规定,胆敢故意拦截公文者,皆斩
冯经历绝对不敢拦截刘总兵的公文,但想到秦德威的叮嘱,只能提着脑袋尽力拖延。
可他也拖延不了太久,公文外皮上有每一站收发时间和印记,连拖几个时辰都做不到。
就在冯经历简直要绷不住时,李小娘子出现了,并带来了秦钦差的奏疏。
冯经历终于松了一口气,一边好奇李小娘子身份,一边亲手接收了奏稿。
这些奏稿用纸很不规范,甚至纸张大小款式都不统一,看着很是寒酸可怜。
冯经历叹口气,也不知道秦德威怎么在乱兵营里搞到笔墨纸张的,不能要求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