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为什么说兵部尚书地位最高,因为南京兵部真的有事干,也有实权。
南京城四十多军卫的操练和调度、长江江防、东南武备都管得到,还有什么驿传、马政、水路运输、会同馆一堆乱七八糟的该管业务。
大明中期以后,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又参照督抚,下属忝设标兵,设有标下中军官,在各部尚书里又是独一份。
拿着令箭来喊秦德威的那位不解风情没文化的武官,就是大司马王廷相的标下武官,所以做不了假,一看就是真兵部尚书来喊人了。
而且还是被朝廷特命加了右都御史衔、钦差整顿吏治的的兵部尚书,得到敕书后第一时间来喊人
在这时候,人生实惨的那些诗词肯定念不下去了啊,没那个意境了
所以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把诗词出完的秦德威只能跳着打了府尹公子几巴掌,然后就甩手走人了。
众人看了看墙上丧到极点的葬花吟、催人泪下的金缕曲,又想到那句悲怆穿心的“浮生所欠止一死”,再看了看被暴打不敢还手的府尹公子,怎一个魔幻了得
在南京兵部内院正堂,大司马王廷相也是一脸懵的,说实话他也没想到会接到这么一件差事。
他一个兵部尚书,确实也发过牢骚说南京风气不好,但怎么就真让他这兵部尚书负责整顿风气了
仿佛有一段贯脑魔音在耳边反复响起大司马你想不想再振官声,早日回京啊。
当然王廷相也不是怕事,他王廷相就是以实干闻名,所到之处皆有建树,连哲学信仰都是唯物气学,文学信仰都是复古派,从不浮夸虚华
天子敕命自己整顿风气那是看重自己,为报君恩奋力去做就是了就是这件差事怎么着手去做,暂时也没个头绪,便想起了某个奇葩少年
“见过大司马恭喜恭喜”秦德威行礼道。
王廷相摇了摇头,沉声道“无论什么差事,都是为君分忧,乃是臣僚的本分,喜从何来“
秦德威便随口应道“是是,大司马教训的对。”
王廷相不禁又恍惚了一下,当初给此子一个会同馆书手员额时,绝对想不到他竟然会还给自己一个敕命。
作为起因和导火索,两个京县联名上奏哭诉被凌虐,绝对是眼前这个少年幕后推动的江宁县那位冯知县绝对没有这个想象力
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视两京为棋盘真不知该如何表达心情了,活久见吧。
王廷相又很大不敬的想到,不知道和另一个曾经拿庙堂当棋盘的少年,谁更技高一筹出现这样的后浪,也许是大明之福
秦德威眼观鼻鼻观心,安静如鸡。这大司马传言中是令行禁止、严谨细致的实干派,今天怎么看着温温吞吞恍恍惚惚的名不副实
好不容易王大司马才从震撼中平复了心情,恢复到正常状态,对秦德威开口道“敕命突如其来,本官还在构思章法,秦小朋友应当有所建议”
秦德威毫不犹豫的说“开局肯定先查一批就叫典型吧,作为示例震慑人心,也能对朝廷有个交待后面无论轻重都好做了”
王廷相又询问道“这个道理本官自然明白,不用你说但怎么去找这个所谓的典型”
秦德威还是毫不犹豫的说“不用去找我看户部左侍郎胡某人、都察院佥都御史唐某人、御史张某人、府衙通判华某人就是一批典型,而且还是个同伙窝案另外我怀疑府尹也涉及其中”
王廷相“”
平生从未见过,能把打击报复、公报私仇说得如此理直气壮之人
“为什么不可以”秦德威诧异得说“这些都是有现成线索的人,还能得到两个县衙大力支持,放着现成省事的路子不走,非要另起炉灶么
而且古人举贤不避亲仇,那反过来,罚恶也更不用避仇总不能因为他们与在下有仇,怕被人说挟私报复,就不闻不问了”
这小学生说得好有道理,王大司马竟然无言以对。
但王廷相依然还有自己骄傲,高瞻远瞩做规划谁都会,朝廷从来不缺纸上谈兵之人,更不缺讲大道理的人,能做实事的才是真正人才。
他王廷相这种技术性官僚,就是靠做实事为立身之本,位列名臣
这小学生诚然像是个美玉良才,但不免也染上了江南人好大言、轻实务的习气,需要雕琢打磨啊。
于是王大司马又敲打小学生道“你就夸夸其谈列了个名单,说这些是典型,但具体怎么办案怎么定案事情怎么布置
策略两字确实组成了一个词,但两个字内涵大有不同但本官要的是策,而不是略,要的是办法,而不是方略”
秦德威恍然大悟“大司马你早说,如此简单的事情,我还以为不用刻意讲了全都请过来不就完事了”
王廷相怒道“如此轻佻无状如何办事将朝廷大事视为儿戏乎”
或许是对小学生期望值太高了,毕竟只是个十三岁的少年人。
这差事主要难处在于,他这个钦差定位模糊,也没有先例,权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