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县衙巨变”(1 / 2)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2724 字 4个月前

清晨,秦差役孤零零的站在县衙大门,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他就是个守大门的。但秦差役此时满面忧虑,愁苦色挥之不去。

距离上次应付董捕头,已经又过去几天,估摸着这两天董捕头又会来勒索自己,而他手里只有最后的一锭五十两官银了。

秦差役其实不想把这最后五十两交出去,就是让大侄子逃亡在外,也需要生活本钱,这五十两足够花销了。

县衙其它差役都距离秦差役远了些,没有与秦差役搭话的,大家都知道,秦差役惹了董捕头,正在被收拾。

董捕头带着几个爪牙从外面回来,路过县衙大门正好看见秦差役,于是又围了上来,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

“老秦啊,你还白纸黑字欠着二百五十两,筹集到了没有”董捕头笑嘻嘻的说。

秦差役咬咬牙,不想把最后的五十两交出去了,虽然大侄子说过,只要能拖延时间,银子都可以交出去。

“银子实在是没有了,以后只怕也没了,还望董大爷高抬贵手。”秦差役回话说。

董捕头瞬间变了脸,说银子现在没有很正常,但说以后也没有就是挑衅了他狠狠的推了一把秦祥,“你白纸黑字画了押,感情都是哄你爷爷玩的么”

随即又吩咐左右“把这个不识相的东西拉回班房”

旁人看到,都露出几分不忍之色,但以董霸天的威名,在县衙门口如此横行霸道,又有谁敢管

就在这时,忽然从县衙里有个书办出来,对着董捕头叫道“方才府衙发了谕令下来,道是为防地方捕役情熟生弊,着江宁、上元二县快班差役见令立刻互调”

大门处人来人往不少,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哗然。因为多少年来,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情,真是第一次。

“怎会有这样的谕令”董捕头愕然,这个命令对他而言,不啻于是好端端走在路上突然被雷劈。

上元县县衙距离江宁县县衙还不到一刻钟路程,可以说是很近很近,但界限清晰,那边根本不是自己的地盘,去了完全没有任何根基。

那书办摇摇头“谁知道老爷们怎么想的,二老爷发了话,着董捕头你暂停差事,速速移去上元县”

刚才被董捕头欺辱的秦差役最为震动,自家大侄子好像一直没太把凶名赫赫的董捕头当回事,难道等的就是这个

又联想起自家大侄子似乎摇身一变,莫名其妙与县丞二老爷走得很近,莫非这就是大侄子所筹划的

如此说来,自家大侄子可能真的是二老爷的军师

趁着董捕头心乱如麻,秦差役悄悄溜走了,一路往北急行。接下来他不太清楚该怎么办,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把清楚怎么办的那个人请回来

徐家族学学堂内,徐世安与秦德威坐而论道。

“我这两日在思考一个终极哲理问题。”徐世安迷茫的说“我为什么要每天到族学上课”

秦德威诧异地问“何出此言”

难不成这位奶兄弟也遇到心障,对学习目的产生了迷思可这不是比较高段位的哲学问题吗

徐老三指着不远处的徐二哥“我又不像他这种败狗,既没有世袭也没有恩荫。我只需静静等到十六岁,然后恩荫百户就可以了啊,还每天到学堂作甚”

秦德威“”

徐世安反问“难道我说的不对”

秦德威冷冷的说“如果你不到族学来上课,我这个伴读不就失业了我还到哪找课堂”

“这么说来,我是为了你才每天到族学来的”徐老三图穷匕见“那你要如何谢我南市楼街见识过了,但还没去过秦淮旧院”

秦德威义正词严的教导说“既然来了学堂,就用心读书即便你将来不靠功名进取,但多读书总没坏处,足可受益终身,堪比一生之财富

所以理当安心静气,浸润文理,揣摩微言,明晓大义怎能三心二意,杂念丛生,为纷纷外物所扰”

曾先生在旁边听到,有意在学堂里树立正面典型,便拍案叫好“此言大善哉孺子便能有此见,他日必定有所成就。”

正在此时,族学门口突然传来吵闹声音,随即又有人在外面高声叫道“威哥儿你在里头么县衙巨变”

这话没头没尾的,直叫学堂里众人听得莫名其妙,什么县衙巨变,这跟族学有什么关系

徐世安也很迷惑,正习惯性要与秦德威议论几句,却听到身边嗖的一声有人影掠过。然后座位上的秦伴读已经消失不见,再看时,只见秦伴读已经窜到了学堂门口。

曾先生大喝道“你做甚去”

秦德威头也不回,边走边说“江宁县衙有事,需要我回去主持大局曾先生宽恕则个,容我暂且告假几日”

曾先生脸皮抽抽几下,县衙出了事情,跟你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有何干系还敢恬不知耻的说主持大局你以为你是亲民官

徐世安一边指着秦德威背影,一边询问曾先生“请先生教我,此乃安心静气、浸润文理乎还是三心二意,杂念丛生,为纷纷外物所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