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以红尘为道场,观千人千事,明悟属于自己的学与道!(1 / 8)

大夏文圣 七月未时 19289 字 4个月前

不夜城内。

顾锦年看着面前的于益与何斋,相比较之下,何斋的情绪还算是稳定,但于益脸上早已经写满了不悦。

他并非是对顾锦年不悦,而是这趟江南郡之旅感到不悦。

“此事属实吗”

玉桉面前,顾锦年望着于益,他语气平静,询问着对方。

于益与何斋二人到来后,便直接大吐苦水,何斋还好说一些,但于益的脾气直,将江南郡所见所闻全部说出。

商人的刁难,在顾锦年的预料之内,可于益所言的贩卖劣药,这种事情让顾锦年十分敏感。

大夏天灾之时,他就听闻过此事,是秦王送来的一些情报,其中就提起过有一批货物,乃是劣品,使得军中一些将士感染而死。

后来因为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外加上天外陨石的事情,导致顾锦年一时之间忘记了,再加上秦王后面也没有提起此事。

故而顾锦年就没有多想什么。

如今听到于益重提此事,顾锦年自然格外上心。

“回侯爷。”

“这是一些坊传,学生也调查过,有一点痕迹,但不多,不敢完全保证是否属实。”

“只不过学生特意研究过此事,也调来了一些卷宗,东林郡火灾,的的确确有一些将士因伤口过重而死,是不是因为劣质药物,不太确定。”

“但学生个人认为,可能性很大。”

于益开口,道出自己的看法。

“直接说出你的想法,不需要遮掩什么。”

顾锦年开口,他看得出于益还有话没说。

听着顾锦年这样出声,于益想了想,也就不打算藏私了。

“回侯爷。”

“学生认为至少有八成可能,前些日子,我与何兄一同前去江南郡,江南郡无论官员还是富商,对我二人十分不接见,用各种方式阻碍我们二人推行新政。”

“后来也不知道为何,据说是吴家将所有商人聚集在了一起,具体说了什么,无人知晓,但自那以后,我与何斋推行新政总算是可以开始落实。”

“虽说进度不大,可比之前要好很多,而那个时间点,也刚好是侯爷解决大夏天灾之后的几天。”

“这其中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于益出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此言一出,顾锦年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何斋,询问他的看法。

感受到顾锦年的目光,何斋稍稍沉默,紧接着不由开口道。

“侯爷。”

“学生猜想,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大夏天灾安然度过之后,这些人心生畏惧,才会聚集一堂。”

“当然,于兄所言,我也认可,只是涉及到江南商人,还是要小心一点,新政刚刚推行下去,若是拿不出实质的证据,就去找他们麻烦。”

“会导致江南郡内乱,影响新政推广。”

何斋比于益要稳重一些,当然这种稳重是建立在利益面前,新政意义很大,他其实认可于益说的,只是觉得新政更重要一些,纠结过错,其实没有太大的意思。

倒不如等新政完全落实下来,再慢慢算账。

可于益听完这话,不由皱眉出声。

“新政是新政,将士们是将士们,如果是因保家卫国而死,我于益一语不发,这是没得选择,可若是因为这些商贩倒卖的劣质药物问题,导致我大夏将士白白牺牲。”

“这岂能容忍为利益而放弃这些惨死的将士吗”

于益开口,满腔怒火,虽然他的确对江南郡有些偏见,可这些偏见他可以压制住,对于何斋所言,他根本就不认同。

“于兄,我并非此意,我的意思是说,现在新政刚刚推行,缓一缓最好。”

何斋有些苦涩开口。

只是于益没有理会。

“侯爷,您给我三千精锐,再将侯令给予学生,学生愿意彻查清楚,还一个公道。”

于益出声,他受不了这种事情,所以主动请缨。

“不必。”

顾锦年看得出来,于益比较刚正,而何斋比较温和,做事圆润许多,两人各有各的好,但也有各自的坏。

只不过,这件事情顾锦年知道怎么做。

“本侯立刻派人,去军中调查即可,如果江南郡商人,当真做过这样的事情,必然会杀人灭口,一切痕迹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前前后后相隔一个多月,不可能会给你留下任何痕迹。”

“只不过他们花银子能摆平再多人,也摆不平军中的人。”

“如果寻得到人证,就好办多了。”

顾锦年出声。

想都不用想,这件事情前前后后快一个月了,人家不可能傻乎乎的等着自己,必然做好了一切准备。

于益若是带兵前去,反而是打草惊蛇。

“侯爷英明。”

听闻顾锦年如此安排,于益松了口气,一开始他还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