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也开的勤快了些。
收玉米的时候,他们一家人都会去吃蒋树做的面条,那是他们除去过年之外,聚的最齐的一次。
蒋树看着他们吃得香,心里也跟着乐。
“外公,我还想吃。”姜语只有在蒋树这里的时候才会提出加餐。
蒋树“嗯?”了一声,然后幽幽地看了眼他仅剩的半袋面,用开玩笑的语气道:“外公都让你吃穷了。”
姜语已经习惯了蒋树和她开玩笑的语气,她挺淡地“哦”了一声,然后说:“等我长大,我每次来看您我都抬一袋面来,吃您做的面条。”
“我可是收加工费的。”蒋树说。
“没事。”姜语说:“外公应得的,而且,我将来赚了钱,一定第一个孝敬外公。”
蒋树应声道:“好,一定要记住,外公等你孝敬外公。”
“好。”姜语笑了笑说。
柴珍看着他们一老一少的谈话,觉得有趣,于是也跟着笑了起来。
可是这样的场景再也回不去了。
之前陈峙骑自行车载着姜语去市区的时候,曾问姜语,“我的后座是不是很有安全感?”
姜语想了想说:“还行吧,也不是特别有安全感。”
陈峙闻声立马刹了车闸,回头看她:“你还坐过比我还有安全感的后座吗?”
“坐过啊。”姜语想都没想地回。
陈峙立马拉下脸来。
“小时候我妈骑自行车去接我的时候,那个后座就挺有安全感的。”姜语说。
陈峙闻声稍稍缓了些神色。
毕竟是姜语的妈妈,他没法比。
“那我算第二吧?”陈峙倔强地问。
“还真算不上。”姜语说,“最多排第六。”
陈峙懵了,“怎么那么靠后?”
姜语一本正经地回:“因为你的前面是我外公、我妈、我爸、我姐、我弟……”
陈峙:“……”
算了,他比不起,他认。
“我最喜欢我外公的车座。”姜语说,“就是那种老式自行车,车把和车座之间有一条杠的那种。”
“小时候我外公骑车载着我,我就坐在那条杠上,我感觉特别的有安全感。”
“……”
姜语滔滔不绝地和陈峙说着。
陈峙不懂那种感觉,只能靠想象。
自行车中间有一条斜杠,好像和山地车差不多。
可是山地车骑车的时候要弯着腰,那条斜杠上根本放不了人。
听到那些话的陈峙认真地想了想,暗自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搞一辆老式自行车,让姜语坐在前面,感受感受什么叫“安全感”。
然而陈峙的梦想没有视线,姜语也再也没坐上那辆有独属于外公的安全感。
姜语和蒋蓉一起回到那个蒋树徒手盖起来的院子的时候,天边已经挂上了明亮的星星。
柴珍见姜语来了,去冰箱内将蒋树临走前两天擀好的面条拉了出来,哄着眼眶说:“来煮给你吃。”
原本柴珍还不明白蒋树为什么擀那么多的面条。
听了姜语的那些话后她才明白为什么。
原来蒋树在和他们做告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