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话间,两人来到报恩寺塔院前,只见院门口设一张方桌,桌上摆着宾客录,和题名用的笔墨。
两个知客僧人守着功德箱,在那里小声聊着天。
赵守正只觉心跳的厉害,范大同却神色如常,施施然走过去。
知客僧人抬头看他一眼,还没说话,便见范大同指了指题名录,坦然道“我俩出恭去了。”
僧人不疑有他,便继续低头聊天,范大同朝赵守正得意的挤挤眼,带着他进了塔院。
报恩寺塔悬有一百零八金铃,春风吹过,悠扬悦耳的铃声传遍佛寺内外。
高高的塔基下,设着数百蒲团,百张矮案,金陵城的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其中不乏小有名气的江左名士,缙绅和官员也不罕见。
这些人,都是冲着诗僧雪浪的面子来的。
虽然这时候的雪浪刚出茅庐,还没到十几年后骚声满天下的地步,可这么多人明知道要捐钱还趋之若鹜。足以说明他如今的影响力,至少在南京城中,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赵守正两人进来时,那位身披华丽锦绣袈裟,面容俊美无俦的青年僧人,正盘膝坐在主人的位子上。只见他面如冠玉、目似朗星,丰神俊朗、温文尔雅,气度之潇洒、风采之绝世,浑不似这浊世间人物。
一阵清风拂过,吹来无数海棠花瓣,那诗僧雪浪便沐浴着花雨,对热情求诗的诸位来宾朗声笑道
“诸位盛情难却,那小僧只好勉为其难,再度献丑了。”
众人登时欢呼起来。
趁着来宾的目光都聚集在那锃亮的光头上,守正二人四下寻觅着空位。只是今日来宾甚多,已经不剩相连的坐席,两人便在塔院角落,找了俩背对背的座位坐下来。
此时正午,寺院的斋饭刚刚摆上长长的矮脚案台,香味扑鼻、热气腾腾。
见雪浪要赋诗,宾客们顾不上吃喝,都伸长了脖子洗耳恭听,赵守正也不例外。
便听那雪浪法师高声吟道
“雨后微风不度池,柳条犹拂镜中丝。
凭阑只与禽鱼共,水底月明方自知”
登时满堂喝彩,众人无不交口称赞。
范大同却理都不理,举着双筷子低着头,将那些香菇面筋、松茸茶干、素什锦、玉兰片之类的主菜,飞快的向肚里扒拉。
赵守正却不是冲这一口来的,他其实对今日的文会很是向往。便仔细听那雪浪做完诗,见又有金陵诗坛的几位诗人与他唱和起来,却无人谈及道德文章,朱子程颐之类赵守正又不是没见过世面,不一会儿就听出不对劲了。
他环顾下场中,竟然只有自己和范大同两个穿蓝衫的。
大明衣冠自有规制,虽然近年来世风日下,就连商人平民也穿绸裹缎,早就乱了规制。但若是参加以举业为话题的文会,监生、生员穿蓝色襕衫,举人穿黑色圆领袍,这规矩却是不会乱的。
显然,这场中要么只有他们两个生员,要么这就不是必须要着装得体的文会。
赵守正有些局促的捅一下背后,只顾着胡吃海塞的范大同。
“你不说是文会吗怎么成诗会了。”
“文会哪有诗会上档次要不是为了募捐,咱们还没资格参加呢。范大同一边大口扒着香米饭,一边含混答道“先混个脸熟,日后文会上再见面,自会被高看一眼。”
赵守正本就对雪浪颇为推崇,一听便点头道“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那咱们就混个脸熟。”
范大同吃得急,还一边说话,不慎噎住,赶紧拎起桌上的酒壶,猛灌起寺里特酿的素酒来。
赵守正感觉有些臊得慌,如今他家有四五百两打底,面皮便不像之前那么厚了。
“你慢点吃,别噎着。”他小声劝了范大同一句。
范大同却满不在乎的,继续伸手去拿远处的盘子,自说自话道“还不知道下顿在哪儿呢,先混个饱再说呗。”
看他这吃相,果然又是饿了几天。赵守正心中暗叹,圣人云,仓廪实而知礼仪,果然一点没错。
他却没有要远离范大同的意思,反而寻思起,怎么能帮贤弟走出这个泥潭去
赵守正不在乎范大同的吃相,可与其同桌的人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大家从早晨坐到现在,哪个没饿得前胸贴后背只是自持身份,见雪浪等人诗兴正浓,才一直没怎么动筷子。
再说,这斋饭虽然不要钱,可大家进门时都是捐了钱的
便见同桌一个穿着黑花缎圆领袍,头戴大帽举人打扮的中年男子一拍案台,指着身穿蓝色皂领襕衫的范大同,冷喝道“哪里混进来的饭桶,在这里胡吃海塞,污了佛门清净地”
临近几桌的人闻声纷纷望过来,见是位黑袍举人在骂穿个蓝衫生员,便纷纷露出幸灾乐祸的神情。
这时,其他同桌也纷纷附和那举人,吆喝着喊小沙弥快过来,将这滥竽充数的穷秀才赶出去
范大同不屑道“谁说我是滥竽充数的嗝不就是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