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1 / 2)

阵起洪荒 君容与 3617 字 3个月前

公元前222年,玉帝因妖猴反天,兵发花果山。人间东南天起黑云,异响阵阵。儒生以兵戈不祥,非议秦王。秦王置若罔闻。次年,兴兵灭齐。自此,六国悉并于秦也。

仙铭轶事人间卷秦篇

十月正,大典祭天。

这是自六国覆灭后的第一个岁首,秦国百姓们几乎是翘首以盼着这一天的到来。而有资格参与大典的众臣们更是一早便打理好衣冠,随着谒者们的引导依序列于高台之下。

不是没有心怀异心者想要在今日生乱,但是大秦的将士绝不会容许任何人破坏这一天的庄严与安宁。

御撵自宫城方向缓缓而来。有宫人掀开帘幔,一只骨节修长的手自车中伸出。于是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低下了头,向车中人表示自己的恭敬。

身着玄衣纁裳的君王自车上走出,一步一个台阶,朝着祭台的最高处走去。

他的脚步并不如何沉重或是急促,姿态优雅,却连咸阳的风都好似因他而沉凝了下来,不愿意破坏此时此刻的肃穆神圣。

而天外,不请自来的客人也同样屏息以待,静候着这位人间的君主走到天地正中。

奉常拈香,将之双手递与秦王。

嬴政接过燃香,在万众瞩目下将第一支香插入香炉。

香烟袅袅,直上青天。

而他的心声也随着升腾的烟气传入天地。

自此,天下之民皆我大秦之百姓。朕为始皇帝,自朕而始,二世、三世,以至于百千万世,秦必传之而无穷。

“古有三皇五帝,功德在乎夏商周三王之上。而今我大秦平天下,威四夷,德兼三皇,功迈五帝,遂兼二号而称皇帝。”

第二支香。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朕必平百越、匈奴、西南,使我大秦子民,再无离乱。

“今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各郡之间不分彼此,均为大秦之民。”

李斯比任何人都懂得嬴政的野心。所以纵使反对分封是与贵族、功臣为敌,他仍然义无反顾地为王前驱,庭前辩论,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无裂土分封之诸侯,则无兵戈之源。国无内患,才能如陛下所愿,将目光投诸四夷。

不过,同样是诸侯起家的秦,就不适合将这些话说与黔首听了。

李斯意气风发地站在高台之上仅次于始皇的位置,向世人宣告这位史无前例的皇帝的意旨。

第三支香。

嬴政垂眸,缓缓将之插于香炉之上。

大秦历代先民之愿,终是不负。

“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真是傲慢啊”从天地间截取到了这位皇帝的心念的东华感慨道,然而他的脸上浮现的却是极为欣赏的神色。

祭天之礼本是人族最为庄严的祭祀仪式。在昊天立道后,更是神与人交流的唯一官方途径。

然而,这位陛下依礼摆开最隆重的架势,九州国运加身,却不祈愿,也不祷祀,只请天地见证他的意愿,而不求天地为他助力。

尚青站在东华身侧,注视着被人间帝王紫气团团包裹住的嬴政。

纵然天地间,帝王紫气如乳燕投怀般朝着嬴政而来,但是天道认可了昊天的建言,不愿意再承认人间有人皇,那紫气便始终寻不到归处,只能徒劳无功地徘徊在嬴政身周。

而这也是东华和尚青两人冒着被天道阻拦的风险,亲身来此的原因。

是夜,咸阳宫。

在重重保护、看守之下的和氏璧被一只手轻而易举地从匣中取出。东华看着赫赫有名的荆山之玉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唇角不免扬起一丝讥诮。

“受命于天”然天道可不愿一国之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啊。

他摇了摇头,将和氏璧收入袖袍之中,然后便朝着嬴政的寝宫而去。

而去了另一处取来隋侯之珠的尚青也与他前后脚踏入了帝王的寝殿。

宫室寂静,原本守夜的内侍随着东华和尚青两人的踏入,悄无声息地睡了过去。可本该熟睡的帝王却于此刻醒了过来。

嬴政坐起身,撩开帘帐,一身帝王常服。纵使端坐于榻上,也仿佛高踞于王座之上。

他用如墨的眼眸凝视着空旷的大殿,眼底不曾有一丝睡意。半晌,方才开口。

“可是有客来访”

东华自阴影中一步踏出。他亦是一身玄衣,皓发在无光的宫室中仍有着盈然的光辉,一看就知其并非凡人。

当然,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戒备深深的嬴政寝宫中,这本就不是凡人可以做到的。

“陛下。”

东华拱手一礼。然而言行中,却并无普通人对这位皇帝陛下的敬重。

嬴政对此也不以为然。他只是多看了一眼尚青所在的方向,沉吟片刻,然后颔首。

“想必白日里也是先生。”

原来他竟是在祭典时便已察觉到了本不该被发现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