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后。
又跟周呈聊了一会儿,魏长天从后者的住所出来,怀中多了一只小钱袋。
小徐同志当时压了二十两,加上赔付的钱,一共三十两。
区区三十两银子,徐青婉却念叨了好久,也不知道该说她是持家有方呢,还是锱铢必较
“行了,回去吧。”钻上马车,魏长天随口吩咐一句。
驾车的王二一愣,小声提醒道
“公子,同舟会之人还在槐花巷等着呢”
“哦对,差点忘了这茬。”
魏长天看了眼车外的天色,懒散的打了个哈欠。
“呵那就走吧。”
“来都来了,总归要见见。”
从黄昏到入夜,魏长天并没有在同舟会那里待太久。
毕竟同舟会这样一个组织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倒也很简单。
虽然成员都是当今大宁有名有姓的大人物,但他们却都服过傀儡丹,因此绝不会背叛魏长天。
当然了,有人或许会动背叛的心思。
不过这种心思却无法转变成“实际行动”。
因为在他们做出任何具体的“背叛行为”之前,傀儡丹的毒性就会发作,在短短几息之内夺走其性命。
这样一个绝不会背叛的组织,管理起来无疑是很容易的。
所以魏长天并没有发表什么长篇大论,也没有说那些笼络人心的话。
他只说了一件事情
眼下宁文均虽然表面上甘心臣服于魏家,但私下里却一定在暗暗积蓄力量。
如此一来,未来的京城或许并不会多么太平,他们这些人也有可能会遇到危险。
而同舟会中若有人不愿意再冒此风险,可以直接提出来,魏长天会准许他去大蜀任职
离开大宁,去大蜀做官。
如此选择有利有弊,原本魏长天以为会有不少人想要去大蜀的。
但最终却无一人有此请求。
就这样,魏长天在同舟会的第一次露面便就这么快速结束了。
“”
“李叔,你为何不愿意去大蜀”
回去的路上,顺路的魏长天和李刊坐的是一驾马车。
由于有李阳这层关系,魏长天并没有称呼李刊为“李大人”,而是用了个比较亲切的称谓。
后者看起来也颇为受用,脸上始终挂着一丝笑意。
“魏公子,你是想问大家为何都不愿意去蜀州吧。”
“是。”
魏长天没有否认,点点头说道“且不说宁文均以后会不会起事,即便就是出于即将到来的大战考虑,大蜀也要比大宁安全许多。”
“况且大蜀现在也立朝了,你们去了之后的官职定不会比现在小。”
“这不是一件好事么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
“此事”
李刊看了看车帘外京城的夜景,轻轻叹了口气。
“唉,公子,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这群老不死的好。”
“我们也明白大蜀要远比大宁安稳。”
“只是大家都不愿意子子孙孙因为自己而背上骂名。”
“骂名”
魏长天一愣“什么骂名”
“自然是谋叛的骂名。”
李刊看着魏长天,轻声解释道
“魏公子,大蜀是怎么来的这天下人都再清楚不过。”
“宁文均此前是皇子,即便他即位的如何仓促,但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但宁玉珂不同。”
“她虽也姓宁,可只是王爷之女而已。”
“这样一个女子如今却成了一国女帝,并且还自立新朝天下人虽然不敢说,但心中都觉得她言不正名不顺。”
“说白了,眼下大宁的百姓其实大都认为大宁、大蜀应当仍属一家,只不过暂分为二罢了。”
“两国之中为正统者自然是大宁,正统的皇帝自然也是宁文均。”
“如此一来,我们这些人若是去了大蜀,那坊间会如何议论公子应该明白的。”
“”
夜色渐深,街道上行人不多,两侧商家大都已闭了门。
李刊一番话说完,魏长天点了点头,长久无语。
对这些把名声看的比什么都重的朝官来说,确实不可能愿意被百姓指着脊梁骨骂“叛贼”。
这件事魏长天完全能理解。
因此他之所以会沉默,其实是没想到大宁百姓对大蜀和宁玉珂竟会是这样一种态度。
或者说不仅仅是大宁百姓。
恐怕除了蜀州之外,大蜀现在治下的其余十三州的百姓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就像李刊说的。
天下人打心底里仍觉得不论是大宁也好、大蜀也罢,都是宁家的。
而魏家和宁玉珂,则只是谋反成功的“反贼”而已
皇室观念根深蒂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