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我的“正人君子”朋友(1 / 2)

“整容”

又一次听到久违的新言新语,李阳不由得大感亲切。

他“啪”的一声将折扇收起,凑到近处好奇问道“魏兄,什么是整容”

“呃就是易容。”

魏长天敷衍一句,目光一直停留在李阳脸上。

仔细一看,倒确实还是那个长相。

但记忆中李阳明明有点猥琐啊,而现在虽然算不上多么“光明磊落”, 但最起码可以称得上“儒雅”了。

怎么

难道是经营春深书坊和京报的缘故

腹有诗书气自华

“李兄”

犹豫了一下,魏长天小声试探道“你现在还去逛青楼不”

“唉,已经许久未去过了。”

李阳摇摇头,表情似是有些遗憾“如今京报的刊行量愈来愈大,小弟我整日忙的焦头烂额,哪里还有功夫去那种地方。”

“再说我爹已为我寻了门亲事,乃礼部侍郎之女,出了正月便要成婚。”

“既然已有婚约在身, 再去烟柳之地总归不太合适”

“”

好家伙,连窑子都不逛了

魏长天印象中李阳此前干的最多的事就是逛青楼,结果如今竟然连这个最大的兴趣爱好都没有了。

李兄,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之后的半个时辰,魏长天一直都在跟李阳和王二叙旧。

三人在他的独院中边喝茶边聊了很久。

院中的一切,包括房间里的摆设还保持着他走时的模样,只不过伺候的丫鬟已不是鸢儿和秋云,那三只整日上蹿下跳的大母鸡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在聊天中,魏长天更加细致的了解了一下如今共济会和春深书坊的情况。

前者在大宁、大蜀两国的帮众人数已过五万,光是京城总舵便有足足三千余人,除了明面上没有二品境坐镇之外,已然成为了两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江湖势力。

而后者在这两年时间内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春深书坊现在的“业务重心”已经从“印书”转移到了“报纸发行”上,旗下“拳头产品”京报每日的刊印量在十万份以上。

当然了,这个数量不单单只有京城总号,还包括着各地分号。

虽然眼下有不少效仿者也相继推出了五花八门的报纸种类,比如说那个曾发行过“大宁善恶榜”的天机阁便搞出了一個什么江湖月报。

但这些报纸受制于“发行机构”的体量,从发行周期、时效性,到售价、受众, 各个方面与京报相比都根本没有竞争力。

所以, 春深书坊最起码还能在未来数年时间完全垄断大宁的民间舆论导向。

这绝不是一件无用功。

最起码在宁文均篡位的时候,京报的报道便大大影响力宁文均和宁永年两人在百姓心中的观感。

对他们来说,皇帝什么的都太过遥远,反倒是日日发行的京报要更亲切可信一些。

“”

“魏兄,当时你第一次提出报纸这玩意儿时,我只觉得新鲜,却没想到区区一页纸竟有如此作用。”

院中凉亭里,李阳喝了一口热茶,感慨道“如今大宁的百姓可以说连圣旨都不信,就信京报上说的东西。”

“哪天公子若是想将皇上拉下龙椅,我估么着都不需一兵一卒,只消小弟在报纸上替宁文均编上几桩罪行即可。”

“用笔杀人,这可当真是前所未有之事。”

“”

清风吹动纱帘,卷起茶香四溢。

身为春深书坊大掌柜,外加京报的主笔,李阳很明显已经完全意识到了把握住舆论咽喉的巨大作用,以及由此可以做到的事情。

换句话说,很多事可能悬镜司都做不到, 但京报却能。

因此,李阳自然会把其中原因归结到“报纸”这样一个新事物之上。

不过

“李兄, 用笔杀人,这可不是报纸的功劳,更不是京报的功劳。”

魏长天摇摇头,轻声纠正道“这其实是权威的功劳。”

“权威”

李阳稍稍一愣,低头思忖片刻,突然明白了魏长天的意思。

确实。

百姓之所以相信京报,不是因为它是报纸。

而是因为在百姓心中,这份由悬镜司、共济会在背后信息支持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能接触到的最权威的信息来源。

在京报面世之前,大多数消息都来自口口相传,以及官府张贴的告示。

前者真假难辨,消息鱼龙混杂。

后者虽然有官府背书,但时效性很差,并且所布告之事也大都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无关。

毕竟官府告示总不会说些江湖上的花边新闻,以及各地物价之类的东西。

如此一来,京报便成了消息最全面、最及时、最可靠的存在。

很多百姓已经养成了每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