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天朝田亩永不加赋(1 / 2)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2937 字 3个月前

果然京城传的沸沸扬扬之后,宫里方正化只得硬着头皮把消息传给崇祯。

崇祯无语的看着厚厚一摞子各种传言,一副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方化正“东厂这么闲么”

方化正恭着身子,不敢起来“起初好像是从官员府里传出来各种夸赞太子的流言。

奴婢觉得这种话只是百姓有感而发,没有太在意。

谁知道留言越来越多,奴婢就立即安排人查看,发现这些流言虽然有官员推手,但是并没有串联迹象。

接着就是锦衣卫突然插手,一起散播流言,而且锦衣卫散布的流言往往非常邪门,把人往沟里带。

这里面有一半流言是从锦衣卫中传出来的。”

崇祯若有所思的问道“也就是说,另一半是那些官员传播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传这种不着边际的流言有何意义”

方化正恭着身子“回陛下,另一半并不是官员传出来的,而是京城百姓自有发挥,自己编造的。

他们往往编造的比锦衣卫传出来的还要有板有眼,让人真假难辨,这里面说书的也参与其中。”

崇祯无语的笑笑,老百姓也就是觉得好玩然后瞎凑热闹。

不过如果流言只往一个方向引导,那么大家可能因为三人成虎也就信了。

但是当流言传的乱七八糟,传的一天听到几十个版本,就算再愚昧的人这个时候也要想想,这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这人最怕的就是有思想,特别是当所有人都开动脑筋的时候,那么就没有什么事情能瞒得住了。

也没有什么真相能隐藏的了。

方正化接着说道“而从那些官员府里传出来的谣言主要就是夸太子的功绩,然后说太子真龙转世,如果当上就怎么好。”

崇祯冷着脸“这群老王八张能耐了啊查出来都是谁在说么”

方正化犹豫着说道“目前根据东厂的情报,朝中过半过半官员都有参与推动。”

崇祯又一次沉默了,如果几人,几十人参与,他也敢狠狠心,狠狠贬斥一批官员,甚至抄家一批充实一下内库。

但是朝中过半官员都参与,这就要动摇国本了呀

靠在椅子上,崇祯问道“太子除了传谣言还有没有别的动作”

一边的王承恩突然说道“陛下,太子有一份折子,今天刚送到的,就在御案上。”

崇祯一副有兴趣的问道“说的什么”

王承恩拱手说道“太子奏请西南改土归流,需要大量官员充实边关”

崇祯呵呵笑了“这个太子啊还是一点亏都不肯吃啊内阁那边是什么反应”

王承恩也跟着笑了“阁臣脸都绿了。”

两人开心了一会,方正化拿出一封密信“皇上,这是太子今天送到的密信。”

崇祯接过信看了一遍,然后陷入沉默。

过一会崇祯说道“传朕的旨意,驳回太子减税之议,赋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今日大明百业兴旺,国库殷实,岂能如此小家子气

崇祯十一年,全国粮税减半,其中西南、西北、辽东、岭南山林土地免税一年。

并明传天下自明年起天朝田亩,永不加赋写入祖训,为后世子孙戒。”

王承恩和方化正连忙跪倒“吾皇圣明”

果然天朝田亩永不加赋八个字一经传出,天下再也没有人议论太子,皇上圣明的称颂不绝于朝野。

这样的承诺,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比起太子殿下减税三分之一的承诺,无疑崇祯帝更有帝王风范更加大气

崇祯的威望一时无两,官员们议论捣鼓的捧杀计划也无疾而终。

朱慈烺之所以跟崇祯提出这个建议,也是因为他觉得一半和三分之一的区别也不过是一百多万两的事情。

这个钱对于朱慈烺来说也就是洒洒水啦。

至于天朝田亩永不加赋这个确实听着像千古仁政,但是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首先田亩永不加赋,并不是所有税收都不加,田亩税收本来就是所出有限。

从田地上加征赋税,只能造成民不聊生,甚至揭竿而起。

后世的经验告诉朱慈烺,只要商业税收的溜,就算农业税全免甚至补贴都是常事。

所以田亩不加赋,朱慈烺敢鼓励崇祯说出来,也敢这么干。

就算田亩不加赋,大明还可以增加田地数目嘛,眼见辽东大把良田即将再次归于大明怀抱,田税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区别就是用一个假大空的许诺,换得了崇祯的威望。

朱慈烺也放弃了自己搭车赚取声望的想法,这占便宜的想法一出,这些官员就给他出了一个损招,朱慈烺实在不能相信他们的人品。

绕了一圈朱慈烺才发现,原来他最大的敌人竟然还是这些官员,一直以来自己逃避,不想避免跟他们纠缠。

他们确不停地给他扯后腿。

行啊,你想玩,那咱们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