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步子不能太大。(1 / 2)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2674 字 3个月前

崇祯回想了一下朱慈烺的话“修整百多里的官道为何要用银四十万两”

朱慈烺疑惑“多么不多啊这可是京城的主干道,规划拓宽到双向十车道,加上征地补偿款等,这些钱刚好够。”

崇祯皱起眉头“双向十车道是什么意思”

“就是,进京和出京的车道同时能跑十辆马车,进京五辆,出京五辆,加上行人辅道总宽二十丈。”

二十丈就是六十米,这个宽度足够百年不用拓宽,即使将来有了汽车,只要道路硬化一下,就能使用了。

崇祯惊讶的问道“这么宽岂不是浪费”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这个怎么是浪费呢,进京出京道路拥挤,人员物资转运不便,对于百姓生活有极大影响,例如通州到京师,现在货运马车不要说跑了,就是慢慢的走都要时常停下等等,若是新路修好,通州运粮进京效率是以前的十倍,损耗降低到以前的三分之一,对于国家是有利的。”

崇祯不太理解花四十万两修的路是什么样的,不过二十丈的宽度马车当真是可以随便驰骋了。

朱慈烺规划的是三合土路面硬化,单条车道宽度三米,等以后能机械化生产水泥了,在用水泥硬化一遍。

不管怎么说,京营整训的圣旨总算下来了,英国公张世泽总览全局,太监王德化监军,王德化正是被方化正顶替了东厂提督的那个。

人家一个好好的东厂提督太监,被方化正挤下来,说心里没有想法肯定是不可能的,而这件事朱慈烺又是全程参与的,可以说方化正就是朱慈烺扶上位的。

所以崇祯这个安排王德化监督京营,明显就是看中方德化跟朱慈烺不对付,牵制朱慈烺。

东宫负责后勤和新军编练招募工作。

朱慈烺觉得崇祯现在对于平衡这一套东西用的已经炉火纯青了,不过他似乎对于练兵掌军这些不太理解。

以现在的模式京营的中下级军官必然都出自讲武堂,即使不是也会在讲武堂培训,而朱慈烺作为讲武堂的创始人和实际掌控者,以后对于新军和京营自然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消息传出,京营一下子就炸开了锅,京营改革次数很多,但是很多人一辈子也碰不到一次,按照老一辈的讲,京营一改他们就能提前退休养老了。

当然有理想有抱负的那一批人,也能借此机会快速升迁。

第一批改制的是左右哨营,三千作训营进场,首先就是检点人数,三千人分队进驻,接管防卫,各营不得走动、不得喧哗、不得虚报。

因为提前跟太监和英国公打好招呼,所以没有人故意虚报。

左右哨营原定军官各五千人马,不过检点之后两营合计兵员只有四千三百一十六人。

其中五十岁以上者五百一十人,三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两千二百三十四人,不满十五岁者五百七十三人,十五岁到三十五岁的合格兵员仅仅一千多人。

随后进行检测,测试完成后合格者不到八百人,这还是朱慈烺降低要求的结果。

消息传到崇祯那里,皇帝陛下震怒,朱慈烺不得不再次去安抚。

朱慈烺看到崇祯的时候他还在那气的转圈,看到朱慈烺直接说道“这些混账蠢虫一定要彻查,一万人竟然不到一千人合格,一万人竟然只有四千三百人,还都是这样的士卒”

朱慈烺行礼之后才说道“父皇,其实这是因为京营被抽调剿匪的原因,要是京营没有被抽调空饷率才不到四成,参加围剿流寇的京营借调了一部分留守部队的青壮才导致京营缺额如此严重。”

崇祯挥挥手“你不用替他们遮掩,朕早就知道京营不堪使用,所以特意抽调内监,没想到这些人都该死”

朱慈烺自然也觉得这些人该死,但是现在可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父皇,京营之事非一朝一夕而成,父皇不必动怒,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次整训不就是有问题才需要整训的么。”

崇祯也不知道是真生气,还是心疼钱,转了几圈之后问朱慈烺“那你打算怎么办这一万士卒没有选出一千合格,那十万京营岂不是还没有一万可用之人要不干脆这次全部梳理一遍算了”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现在京城有勇士营两万,神机营两万,但都是新兵,一无实战经验,二装备不齐,还不足以承担京城防御任务,此事只能缓行。”

崇祯看了一眼王承恩“去把曹化淳喊来。”

崇祯对于这事还是有些不满,转头问道“那就同时把左﹑右掖营也一同编练了吧,当时你一千人不就能练一万五新军了么,三千人编练四万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朱慈烺也想这样指数级的增长啊,一千练一万,一万练十万,不要一年练出百万大军,但是那只能是想想啊。

朱慈烺苦笑道“父皇这不仅有问题还有大问题呢首先这三千人有两千五百人三四个月之前还是白丁,不要说打仗了,就是当兵都是第一次,这些人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单独用来练兵还不成。

第二就是武器生产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