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忽悠崇祯(1 / 2)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2707 字 3个月前

朱慈烺安慰道“父皇,其实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崇祯提起了一些精神“哦我儿是不是又有什么新发现”

朱慈烺开口说道“总结前三次寒季的经验,可以发现气温变冷之后,粮食减产,水旱灾害频发,在之后是蝗灾和瘟疫,中原王朝陷入动荡,人口大量减少,少数民族南下侵占汉人土地。”

朱慈烺每说一样,崇祯的心就抖一下子,这些事情岂不是在他面前一件件的发生着,看着六七岁的儿子在那侃侃而谈,他突然发现儿子的眉宇间有一种跟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朱慈烺接着说道“所以只要我们一样样的想到应对之策,事情还是能够解决的。”

崇祯皱眉摇摇头“怎么解决,各地水旱灾害不断,流民一日多过一日。朝廷拿即不出钱又拿不出粮食,所以这流贼才越剿越多。”

朱慈烺自信的说道“父皇,孩儿听西洋人说,他们在大明的东边发现一片新的陆地,那里有大明五六倍大小,此地有三种作物玉米、土豆和红薯,三种作物即耐干旱产量又奇高,每亩至少可以产二十石以上,有此足可以解饥荒。”

崇祯疑惑的看着朱慈烺“竟有此事此地在何处大明以东多远”

朱慈烺说道“父皇此图由西洋人利玛窦所献,万历三十六年宫中绘制十二分藏于京城,中都和南直隶府,此图为坤舆万国全图父皇可以派人取来。”

崇祯立刻喊道“来人王承恩你立刻去文渊阁把利玛窦献上的坤舆万国全图取来”

崇祯转头又看朱慈烺“我儿说的三种作物可是真的那里离我大明有多远”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从天津到高丽,在从高丽到倭国,在从倭国往东走水路怕有两万里以上。”

崇祯惊讶的问道“竟如此远,那如何去得”

看着忽喜忽悲的崇祯,朱慈烺不忍心再刺激他“父皇,何必走着万里之遥,西洋人已经把种子带回并在南洋种植,大明南方也有人试种,我已经派李若琏带人去寻找种子并打探产出情况,相信不过旬日就能回来,到时候是真是假自然清楚。”

崇祯一听眼睛都闪着光“哦真的好国之干城当重赏,若真寻来如此良种,当真是天佑大明啊”

不过崇祯稍微一品又发现不对的地方“皇儿,既然你已经派人去找,为何还要让父皇寻什么坤舆万国全图”

朱慈烺嘻嘻一笑“这个自然有用啦寻找良种此乃第一步,父皇,孩儿最近统计数据发现,这越是往南方,粮食亩产越高,百姓收成越多,过了长江都有一年两熟的稻子,孩儿就想那要是再往南稻子会不会一年三熟”

崇祯自然之道水田比旱田产的多,但是他还没有想过一年会有三熟的地方,不禁哈哈大笑“皇儿说笑了,怎么可能有一年三熟”

“父皇,我问过西洋人了,安南那边确实能做到稻谷一年三熟”

崇祯话说到一半卡在那里,惊奇的问道“真的能一年三熟”

朱慈烺点点头“这越往南天气越热,到了安南那里一年到头都没有冬天,所以稻谷能终年连种一年三熟”

崇祯开始不信,但是想到南方上报上来的祥瑞不是说能一年三熟么,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啊。现在他迫切的想看看那坤舆万国全图到底绘制的是什么了。

朱慈烺接着说道“当年郑和公公下西洋时就有过描绘,南洋西洋有大片土地,人烟稀少,随便撒下一把种子,就能收获粮食,只是当地人懒惰不愿耕种。”

崇祯听到这里哪里还不明白朱慈烺的意思“皇儿是想从他们那边获得粮食”

朱慈烺嗯了一声“父皇,他们那边想必不缺粮食,我们可以从那边购买运回,以后要是他们懒得种,我们还可以派大明百姓去种,粮食收上来供应受灾地区,如此多种办法并行,就不用担心粮食减产了。”

崇祯想了一下“想法是好,但是大海风高浪急,若是开海运,百官恐怕会多有掣肘,现在户部一定不愿出钱造海船,内库银子也没有了,如之奈何”

对于这个问题朱慈烺早就有了腹稿,见崇祯问起立刻说道“父皇,老师曾经教导我,事在人为,若我们不迈出第一步,那我们就永远停留在原地,所以孩儿请求父皇让孩儿的皇店尝试在海外购粮。”

崇祯思考了一下“好吧,试试也好,那皇儿打算从何处着手”

朱慈烺说道“孩儿打算一面从天津卫设立船厂,招募能工巧匠造海船,一面传书福建海防游击郑芝龙让他派人派船协助,一面寻找良种一面训练水手,若事情顺利一年就会有成效。”

崇祯听朱慈烺提起他才想起郑芝龙这么一个人,他模糊的记得有这么一个海盗被熊文灿招抚,好像封了个海防游击的职位。

对方既然是海盗,那对大海肯定熟悉,崇祯嗯了一声,朱慈烺看崇祯同意了心里又松了一口气,只要破开了这么一个口子,那以后海上贸易他也可以掺和一下了。

两人正聊着,王承恩送来了五个卷轴“禀皇上坤舆万国全图已经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