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素舆(2 / 3)

蜀臣 茶渐浓 5807 字 3个月前

刘诰升爰与刘豹无法拒绝这种诱惑。

抑或者说,他们即使明知魏国将他们当成汉魏相争的前驱,亦无法回绝“好意”。

转任为并州刺史,兼领使匈奴中郎将的田豫乃良将,且素来对鲜卑与匈奴坚持着“鏖战至死”的理念,而非是怀柔。

部落栖居在并州的刘诰升爰,如若不迁徙入河西,田豫绝对会以罔负国恩、不尊调令等罪名,领军讨之。

刘豹亦然如此。

与秦朗一并督军击杀北部鲜卑柯比能的夏侯儒,已然转任征北将军进驻九原郡了。

若刘豹不愿从命,夏侯儒便可征发来附的各部鲜卑与杂胡部落,将刘豹好不容易积累的势力分食殆尽。

不必质疑,田豫与夏侯儒是否有如此实力。

以他们二人在北疆的威望以及北疆各部落唯利是图的作风,不难掀起瓜分区区两部匈奴的盛宴。

至于拓跋力微更不必说。

部落势力本就夹在汉魏两国之间。

如今胡遵与邓艾领军北上,且他与刘豹屡番互攻成仇,若是胆敢不从命,被夹击而亡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此三个部落皆有万余落。

依着他们青壮皆兵的习俗,两三万轻骑入河西乃是可预见的事。

且他们族众常年逐水草而迁徙,惯于长途跋涉、耐苦寒与风沙,从鸣沙山入河西的大漠根本无法隔绝他们的马蹄所向。无论前汉时期的匈奴,还是后来兴盛的鲜卑,都不乏长驱数百里、跨过大漠劫掠大汉边郡的事例。

而大举来犯的时间,亦很好推断。

算算刘诰升爰部落从并州迁徙至阴山以南的时间,再以游牧民族习惯在秋高马肥的时节兴兵,便可大致推断出秋冬时节的河西走廊,必然烽火连绵。

这便是丞相不在冀县的缘由之一。

司马懿以大军屯在关中右扶风,威逼如今已然成为北伐大军粮秣主要供给地的汉中郡,亦令丞相聚拢在陇右的中军不能轻举妄动。

兵家之道,虚虚实实。

莫看司马懿如今无有进攻汉中或陇右之意,但若是丞相分兵前去河西驻防,显出兵力薄弱之势,彼未必不会来袭。

如此,便是犯了引蛇出洞之失了。

且纵使前往河西的别部归援很及时,亦是令士卒疲于奔命。

已然定下休养生息、务农积谷以恢复国力的战略,在能避免军出损耗粮秣与人力之时,丞相绝不会劳师动众。

故而,丞相便在魏延的陪同下,轻装赶来了金城郡。

魏国既然兵出,不管是丝路贸易还是未来驰援河西,金城郡对于大汉而言,乃是不容有失的枢纽之重。

且如今的金城郡驻军极多。

不仅有太守张翼与振威将军州泰两部,尚且有令居之战、金城之战迫降的魏军俘虏。

在陇右与汉中军兵力紧缺且不可动之下,若要增兵河西守御即将席卷而来的战火,丞相唯有将从此地征调兵马了。

幸运的是,来犯河西的主力乃是南匈奴与鲜卑,故而不少魏军俘虏可用出身河西走廊的俘虏,一旦得知他们曾经效忠的魏国征伐胡虏来犯时,必然会改弦易辙,站在大汉旌旗之下浴血奋战。

无他,同仇敌忾耳

为大汉而战,亦乃护乡梓安宁、不令父老妻儿遭枭悬之祸也

只不过,这些俘虏在战后收编之时,已然被允诺只需为大汉屯田三年便可以授予田亩、卸甲归家与家小团聚了。

如今想再度募为兵卒,还需花费一番功夫。

至少不能让他们生出大汉出尔反尔之念,以免有损大汉威信以及令他们日后难有归附之心。

性情素来谨小慎微的丞相,便是基于此忧虑方亲自过来募兵。

至于为何也让魏延一并随来嘛

河西战事以骑为主,如今主事河西兵事的马岱与姜维二人,皆必不可免要督骑外出截杀或驰援,故而丞相便想让他前往河西居中督领大局。

反正届时丞相亲自坐镇冀县,以吴懿与吴班守御两侧,陇右武都汉中的战线不需要担忧。

对此,魏延欣然而往。

不仅是他还身兼着凉州刺史之职。

更因为这种“临危受命、舍我其谁”的豪迈洋溢胸腹间,令他斗志昂扬。

六月的金城郡枝阳县,纵使在大河之畔与有乌亭逆水庄浪河穿行而过,但也难消酷暑的燥热,连河畔丛木都无精打采的耷拉着叶子。

从俘虏屯田营地策马缓缓而出的魏延,伸手抹去时不时就涌向眼角的汗水,亦忍不住频频侧头,将视线落在正襟危坐素舆小车的丞相身上,满脸的欲言又止。

对,如今的丞相,已然开始乘素舆出行。

盖因长久劳顿于案牍之人,不可免腿脚气血不畅。

先前事无巨细皆躬亲、常夙夜忧叹的丞相,如今腿脚已然开始隐隐有些不便老寒腿了。虽然尚不至于行走不便,但骑马或久行远足已难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