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操作系统发展策略(3 / 3)

开挂的创业日常 静衍 5863 字 6个月前

的芯片公司还有很多,不少公司实力不弱。不过都是其他产业上的,与智能手机有关,又有雄厚技术基础的,只有这两家。

随后又看到国内芯片代工龙头“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从资料上的介绍看,中芯国际发展很坎坷。

相比零几年的辉煌,现在已经没落了。

“中芯国际”2000年成立,当时作为重点工程,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和重视,首期募资就有10亿美元。

02年018微米逻辑制程通过验证并实现量产,然后开始大肆扩张。

03年再次募资63亿美元,04年中芯国际于纽约、香港两地实现上市,融资近18亿美元,当时市值超过60亿美元。

手里的现金,加上银行的大批贷款,中芯国际开始在多地建厂,迅速扩大产能。

当时芯片出货量仅次于台积电和英特尔,排名全球第三,三星半导体仅排名第四。

随后台积电感受到威胁,加上中芯国际的研发团队很多来自台积电,负责人张汝京也是台积电曾经的高层之一。

于是,开始在国际上大肆状告中芯国际侵犯它的知识产权,官司一直打到09年。

官司缠身,让中芯国际的发展也一落千丈,到了09年,台积电看中芯国际没了威胁,双方这才和解。

然后三星半导体瞅着机会,用几倍的工资从台积电挖了一大批技术人员,甚至包括台积电的技术部门负责人梁孟松,三星半导体从此开始崛起。

台积电最近又开始和三星在国际上打官司,可惜三星背后是美国爸爸,台积电也无可奈何,只能慢慢耗着。

经历过这么多波折,到现在为止,中芯国际市值才三十多亿美元,销售额连零几年都不如,确实让人感慨。

林睿倒是看得心中一动,芯片制造,作为芯片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非常重要,能不能找机会插一脚。

全资收购下来,估计很难。芯片制造作为国家发展布局的重要环节,它的重要性,不是个人能承担的。

而中芯国际作为内地芯片生产的龙头企业,重要性不言而喻,想收购下来太难了。

不过,在公开市场吸纳一些股票,机会合适再注入一笔资金入股,成为中芯国际的大股东,是不错的策略。

看完有关芯片的资料,林睿又开始翻看智能手机的相关技术和产业链企业。

心底暗自盘算,有合适的就收购几家,或者投一笔钱,控股几家,掌控不分智能手机产业链,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有些技术和芯片相比,虽然算不上核心技术,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只要技术领先了,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