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制约,使用铁质罐头将容易腐烂的肉制品保存起来更是降低了肉类的价格,使普通百姓也能购吃的起肉类。
南里奥格兰位于潘帕斯大平原之上,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为食品加工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而对于罐头类食品,在李明远指导下,加工厂不仅制做出各式肉类罐头,水果、食用酱、蔬菜等方面也开发出许多新产品。
从美国购买的牛羊等牲畜主要用于农业发展,可以供给普通百姓食用的肉类并不多,肉类罐头在开始阶段主要供应部队食用,因此,食品加工厂最初生产的产品主要是蔬菜和水果罐头。
不能经常吃到肉类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不过购买一罐价格不高的蔬菜、水果类罐头,第一次尝到特殊加工后的食品罐头滋味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没有像纺织工业那般火爆,作为新事物的食品罐头刚开始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后来吃过食品罐头的滋味后,更多的华人选择购买第二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食品罐头,原本新鲜的食物成了普通人日常必备的食用品,食品加工行业也在不经意间融入到普通华人中间。
军政分离的第三步是将工业体系划分到政府管辖下,将立国以来建立的大大小小企业的性质变更为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实行政府与国民共同持股经营的模式,国家占据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企业股份,剩余股份由王室、企业员工和有功将士三方按照贡献大小分配。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使民众养成君主即国家的习惯性认识,加上李明远带领华工起义以来做出的诸多贡献,因此,在企业股份分配上,政府官员和军队高级军官都同意李明远占据较多的股份。
李明远是一国君主,国家大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在国有企业中占据多少股份并不是他重点关心的事,不过,作为南里奥格兰的最高元首,李明远需要为手下官员、将士做出表率,如果他本人不愿意占有企业股份,下面的官员和军官、士兵们在功劳远低于李明远的情况下,更不好意思伸手讨厌股份。
最后在各方讨论和协商过后,按照统一标准,国家在每个工厂中战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李明远代表王室占百分之十的股份,军队有功将领和国防军部队占据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政府官员占据百分之五的股份,企业员工获得最后百分之十的股份。
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在政府手中,军队和官员手中握有的股份由李明末代为行使责任,所以,企业股份结构虽然发生了变化,国内大大小小企业的控制权仍然牢牢掌控在李明远手中。
国内人口资源不足,集中有限力量发展工业和国民经济是李明远制定的基本方针,在梳理清楚军政分离的三个大方面后,李明远趁着离开前的几日时间,重新投入繁忙的工作中。
军事将领、政府官员职能分离以及组建新的学校交给了刘朴和赵延等人负责,而工业方面,则是由李明远亲自过问。
三天时间里,来自一份份工厂的生产数据记录摆满了桌面,而在忙碌了三天后,李明远总算对南里奥格兰的工业发展状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纺织业是与国民生活最紧密相关的一个行业,也是华人社会几千年来最具优势的行业之一。在工业革命之前,纺织业主要依靠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一些精致的丝质产品价格高昂,而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国家运用新的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在伦敦,一座座工厂中堆满了生产出来的纺织品,然后由蒸汽货轮装载运送到万里之外的远东地区,傾销到丝绸发源地的中原大陆。
受到英国廉价纺织产品的排挤,大陆苏、松、常等地传统的手工纺织作坊纷纷破产,许许多多的纺织女工沦落到街头卖身的地步,而收获广大商品市场的大英帝国则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强大。
纺织业是一个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同时也是关系到国民生活和国家稳定的重要行业。
在英国打开大陆市场、全面傾销纺织品的时期,距离并不遥远的海的另一边,日本国开始实行维新改革运动,国家自上而下颁布改革法令,通过制定对本国纺织业有利的政策支持本土纺织业的发展。
维新初期,日本国内主要靠出来原材料和食品、茶叶等农业产物获取外贸利润。
在1866年到1868年的出口占比来看,1866年时,食品和原料共占56,纺织品占比25,到1868年,食品和原料共占50,纺织品占比35。
维新变法的最初困难阶段,日本利用出口纺织品获得的利润为进行工业化积累了第一笔资金,为日后日本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不可否认,日本的维新变法有着进步的一面,它使日本摆脱了落后的农业国,将一介小国发展成与西方列强并立的东亚大国。
南里奥格兰建国初期的情况比日本更险恶,因此,在工业发展方面,李明远采取了比日本更激进的措施,日本在维新变法初期,纺织业主要依靠政府制定扶持政策,而生产方面则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进行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