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失去才知道可贵(2 / 3)

你好,1983 隐为者 6407 字 5个月前

弟,总算是把你给盼来喽。”老周热情地握住刘青山的手。

“周老哥,你可别抱太大的希望,我也不一定能成。”刘青山嘴里客气着。

老周大笑着摇摇头“你要是不行,那咱们碧水县,就没有能行的了。”

两个人直接去了王书记的办公室,这边已经有好几位等着了。

刘青山给大伙都问好,又撒了一圈烟,这才在沙发上坐了。

闲聊几句,老周先问问徐校长的病情,然后才转入正题。

主抓工业的副县长老鲁,先介绍了一下碧水县主要几个大厂的情况。

其中啤酒厂和乳品厂以及亚麻厂和糖厂,这四个厂子还算不错,至于剩下的,都有点令人堪忧。

最严重的就是酒厂和大修厂,酒厂自从大老李辞职之后,就每况愈下,到了今年,烟囱更是不敢冒烟了。

刘青山有点搞不懂全县得有一半人喝酒,这酒厂怎么能亏损呢

“这两年成立了几个小酿酒作坊,人家生产出来的酒,价格比酒厂低。”老鲁道出了实情。

现在大家还都不富裕,所以价格才是关键。

像酒厂这种企业,本身闲杂人员就多,再有离退休的老工人,所以负担比较大。

个人的酿酒作坊,人少不说,原料上面,也都使用比较便宜的,所以国营的酒厂,当然竞争不过人家。

至于大修厂,以前主要是加工修理一些机器零件,现在随着一些乡镇企业的兴起,首先就受到冲击。

刘青山知道,这种情况才刚刚开头,在他的记忆中,到了十几年后,碧水县的这些厂子,最后一个都没剩下。

就连效益非常好的糖厂和亚麻厂也不例外,原因是种植业彻底放开之后,农民不再种植亚麻和甜菜这两种农作物,所以这种五六百人的大厂子,也只能停产。

等到工人都下岗之后,这些工厂原有的地皮,也就渐渐地转移到私人手里,在房地产大开发的浪潮中,叫有些人大赚一笔。

而有些人,当然也只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人。

至于那些早就下岗的职工,每人能给个万头八千的,根本就于事无补。

绝大多数东北的小县城,或者是一些地级市,经历都差不多。

“青山啊,今天请你来,主要是给出出主意,你可是咱们碧水县走出的高才生,眼界和见识,都比我们这些大老粗强多了。”

王书记对刘青山比较熟悉,他知道自己不像郑红旗那样的年轻干部,还有向上的空间。

他基本上就是在碧水县干到退休了,所以对县里的各项事业,还是非常上心的。

这时候的干部,还没有实行轮换,大多数都是本乡本土的,对自己的家乡,是有着深厚感情的。

就像刘青山的方便面厂和火腿肠厂,一直都红红火火,陆陆续续的,在一些大城市都成立了分厂。

从这一点就能瞧出来,刘青山在眼光和企业管理上,绝对有一套。

刘青山也不想搞什么虚头巴脑的事情,就像前面说的那样,等着企业倒闭之后,再偷偷在后面捡便宜,那种事情,他还不屑为之。

他是真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乡,想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地方,给家乡人民做点贡献。

思索了一阵,刘青山这才说道“酒厂的事情好解决,实在不行,我们统一食品公司,可以把酒厂承包下来。”

大伙一听,都不由得面露喜色要是把酒厂并入统一食品,那可解决了县里的大问题。

刘青山也早就想好了,以后夹皮沟制药厂,要加大各种药酒的生产规模,需要的高度白酒,肯定少不了。

最关键的是,酒厂的那些老窖池,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要是废弃了,实在可惜。

就像碧水大曲这种酒,过了几十年之后,老碧水人,都会无比怀念。

事情往往都是如此失去才知道可贵。

终于大修厂,刘青山也不能承包,他可没这方面的兴趣,不过他还是给提出了一个方案

“随着咱们国家改开的不断深入,大多数企业,也都会面临着转产或者转型的问题。”

“找准方向,没准能获得新生,要是一味地因循守旧,那最后的结果,肯定就会被时代淘汰。”

现在这时候,还很少有提到转型的,所以在座的各位领导,也都听得有点发蒙。

刘青山就跟大伙简单解释一番,最后又举了个例子

“就像现在吧,大家都用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大伙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自行车就会渐渐被摩托车取代,所以摩托车就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老鲁一听,好像明白了“青山,你的意思是,咱们搞摩托车”

“我就是举个例子,当然了,摩托车也可以搞,那玩意并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东西。”

刘青山忽然想起来,当年北方流行的一款经典的摩托车ax100。

这种摩托车造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