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值,太值啦!(求月票)(2 / 3)

你好,1983 隐为者 6252 字 5个月前

青花器具,花得有点多。”

一边说,还一边递过来账本。

刘青山也听得眼睛一亮宋代的名窑,汝、官、哥、钧、定,出来的都是精品。

在后世,手头要是有一件,那都能当传家宝的。

上拍的话,随随便便就是几千万,而且基本上是有价无市的那种。

翻看翻看账本,然后他就看到鲁大叔和师叔,小心翼翼地抱过来几个盒子。

鲁大叔戴上手套,从一个箱子里,先取出来一个天青色的大盘子。

老帽儿师叔则在一旁献宝似地说道“青山,这可是北宋汝窑的青瓷盘,从一位老先生手里得来的,他举家移民海外,正好手头缺外汇,单单这一件,足足花了六万美金。”

鲁大叔也感叹道“主要是那老先生不想这样的国宝流失海外,所以才会转手给咱们,还真是可敬啊。”

“要知道,汝窑的瓷器,传到现在,只有不足百件,每一件,那都是国宝啊”

像汝窑的瓷器,都是传承有序,极少能出现捡漏的可能,能够入手一件,刘青山心里就知足了。

他仔细打量着这个青瓷盘,表面看起来全是裂纹,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的美感,反倒显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表面那种天青色,如同雨后初晴的天空,叫人的眼睛感觉非常舒服,不知不觉,就沉醉其中。

似玉非玉而胜玉,这就是汝窑瓷器的魅力。

看看盘底,有五个明显的痕迹,那是在烧制的时候,下面用钉子支起来而留下的。

欣赏良久,刘青山这才长长吐出一口气“值,太值啦”

就这件东西,放到几十年后,那价值都是用亿来做单位的。

剩下的几件明代的青花瓷,每一件也都是精品。

至于来历,则是从华侨商店淘来的,那里出来的东西,价格当然也便宜不了。

但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真的不用担心质量。

刘青山也瞧得赏心悦目,嘴里还忍不住轻声哼哼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听得鲁大师都直咂嘴“这什么歌,是唱青花瓷的”

就连老帽儿都一个劲点头“听着这首歌,欣赏着青花瓷,那才叫享受呢。”

老帽儿看着粗豪,实际上出身富贵,各种玩意儿都精通一些。

只有哑巴爷爷,始终面带微笑,淡淡地看着这一切。

大概在他的眼中,纵使是无价之宝,也就是做个药罐子而已。

看完宝贝,说好回去的时候,把这批东西也顺便带过去,还是放在博物馆里,比较省心。

这年头,毛贼还是非常多的。

说是那位马姓的收藏家,有一年家里遭了贼,等他急匆匆赶回家一瞧,却笑了。

家里的彩电被偷走了,但是墙上挂着的北宋钧瓷四条屏,却还是原样不动地挂在那里。

可是万一要是碰到个稍微懂点行的贼,那不是哭都找不到地方吗

至于老帽儿师叔讨要的外汇,刘青山手里暂时也没了,倒是人民币一点不缺,也可以串胡同慢慢收集。

刘青山估摸着,怎么也得等到维克多那边的稿费结算之后,他才能有一笔外汇进账。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刘青山一家就出门,直奔广场。

等到了那里,天已经亮了,远远就望见一大片小红帽和小黄帽,分外惹眼。

跟乡亲们聚齐之后,一起进入到广场里面,观看升旗。

“哇,这里好大啊”

“看,东边那个就是天安门”

“哈哈,我终于看到天安门啦”

娃子们大呼小叫,那些老人们,也都激动起来,有几位还留下激动的热泪

“以前在电视里看天安门,今天终于看到真的啦”

等大伙的情绪都渐渐平息之后,刘青山这才乐呵呵地问

“刚才是谁嚷嚷,转向了吧,天安门是坐北朝南的。”

听他这么一说,不少娃子都笑了这冷不丁来到大城市,还真转向了,分不清东南西北。

负责升旗的旗手还没出来呢,所以刘英就组织孩子们先唱歌。

在天安门广场,那当然要唱我爱首都天安门啦。

很快,童声合唱响起“我爱首都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指引我们向前进”

唱着唱着,夹皮沟的老人们,也加入到合唱之中。

这时候来广场看升旗的人,可不像后世那么多,但几百人还是有的,其中还有一些老外。

他们也都渐渐被歌声吸引,朝这边围拢过来,不少人也放开嗓子,汇入到大合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