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6章 揭阳(1 / 2)

施绩对这种情况很满意,虽然说卖官鬻爵这种行为挺无耻的,也最容易为世人所诟病,但施绩压根儿顾不上这么许多了,能短时间内聚殓如此之多的钱财,又不用引起大规模的骚乱和恐慌,这恐怕已经是再好不过了法子了。

至于这种行径将来会不会对朝廷造成恶劣的影响,施绩现在也顾不上考虑了,如今大敌当前,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是如何退敌,新立王朝还有没有将来,谁都说不准,考虑那么深远干什么,先渡过眼前的难关再说。

最起码这次卖官鬻爵得来的钱可以武装起两三万的人马,给施绩坚守交州增添了不少的信心,施绩也没有将这笔钱装进自己的腰包,而是全部投入到了募兵之中,为了朝廷的安稳大计,施绩自问自己是问心无愧的。

桂阳郡的魏军撤走了,来自荆州那边的威胁消除了,这也让施绩少了一份担忧,如果魏军从两面夹击的话,交州这边还真是有些吃不消的。

而现在荆州的魏军一撤,交州吴军的对手也只剩下了来自扬州那边的魏军了,相对来说,压力减轻了不少。

但依然还是不可掉以轻心的,施绩暗暗地告诫自己,只要建安郡的魏军一日没有退兵,交州这边的危险就一日没有解除,交州的吴军必须要严加防范,谨防魏军的突袭。

而驻守揭阳的陶璜,成为了守护交州东大门的门神,想要保证交州的安全,揭阳确实是不容有失的。

现在施绩最关心的,就是揭阳那边的情况了,魏军半年前就已经抵达了建安郡,却迟迟地没有向交州发起进攻,显然这里面是有文章的,应当是魏军还没有做好向交州进攻的准备,而一旦他们准备就绪之后,随时都会发起攻击的。

虽然施绩身为左丞相,需要处理的事务相当的多,但就算是再忙,也要将揭阳那边的事放在首位,施绩一直密切地关注着揭阳军情,每天都要亲自赶往刺史府,与陶基共商军情,研究形势,讨论对策。

施绩和陶基的分工比较明确,施绩主管朝廷上的事务,而陶基主管交州地方的事务。

这当然和陶基长期的担任的交州刺史有着莫大的关系,现在陶基虽然晋升为右丞相,但依然兼任着交州牧,负责着交州的地方事务。

施绩虽然依然兼任着荆州牧,但谁都清楚,吴国现在已经失去了对荆州的控制权,施绩的荆州牧不过是遥领,没有任何的实权,所以施绩现在将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朝廷的事务上面。

施绩唯一可以享受的荆州牧的权力大概也只有麾下的那支军队了,按照施绩和陶基私底下的约定,双方各自的军队各自管辖,新募到的军队则会平均分配到交州军和荆州军之中,双方各占一半。

在权力分配面前,就是亲兄弟那也得明算帐,更别说施绩和陶基是表兄弟了,在这方面,施绩倒是门清,事先便和陶基是约法三章,免得虎落平阳被犬欺。

陶基倒也实称,在新立朝廷中,推施绩担任左丞相,位置在他之上,同时将新募来的兵马也一二添作五,一人一半,充实到各自的兵营。

时局艰难,理应当同赴国难,陶基如今看得明白,吴国亡了,自己在交州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儿去,一旦魏军进攻交州,他这个土皇帝也就做到头了。

所以,那怕施绩带来的兵马不多,但好歹也是一份助力,让陶基有了和魏军周旋的本钱,所以想要利用施绩的力量守交州,那陶基必须要将手中的权力分润给施绩一部分,否则施绩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来卖命呢?

只有两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有机会守住交州。

至于皇帝孙奉,其实也就是一个摆设,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实权,在处理政务的时候,施绩自己完全就可以做主了,需要孙奉盖印的时候,才会拿来给孙奉看一眼。

这一日,施绩在皇宫之中处理完奏章,便例行公事地离开了皇宫,前往刺史府。

今天的奏章相对来说比较多,施绩处理完公文,天色都快黑了,不过他并没有改变行程,还是一如既往地去见陶基。

这几日,揭阳那边不断地有消息传回来,关于交州地方的军政事务,当然得先递交到刺史府陶基的手中,等到第二天,才会分抄一份交到皇宫,则施绩想要了解最新的情况,就必须当天去刺史府。

赶到刺史府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反正施绩每天都来,门口的管事也早已是习以为常,施绩都无需通报,径直入内。

一进堂屋,就瞧见陶基手执文书,轻抚胡须,微露笑容,一副颇为自得的模样。

施绩不禁有些诧异,道:“叔先何故如此高兴,有何喜事?”

陶基抬头微笑道:“我儿陶璜有如此担当做为,吾心甚慰。”

施绩有些不解,道:“莫不是揭阳那边有甚消息?”

陶基将文书交给施绩,道:“魏军兵犯揭阳,合计有一万八千步骑,某曾告诉璜儿,若来敌势大,不可力敌,以退兵为上。璜儿不惧敌兵,凭险据守,誓不后退,真有担当的勇气,表兄,我们是不是该出兵增援,共守揭阳,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