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战船上安放了十辆连环投石车,五艘战列舰的上面,一共齐整整地排列着五十辆投石车,这些连环投石车都处于满载火弹的状态,也就是说,整整五百枚的猛油火弹悬在了吴军的头顶之上。
就在幔布掀开的同时,投石车的砲手从底舱鱼贯而出,径直地奔向了自己所在的岗位,由于他们是从不同的舱门出来的,所以如此多的人一齐涌出,也不会显得拥挤。
显然这些砲手也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的,从他们的出舱到就位,也不过才仅仅用了几十息的时间,速度相当的迅捷。
当青色幔布被扯去的那一刻,无论是魏军这边还是吴军那边,所有的人的目光都聚焦了过来,因为此前战列舰上面的投石车都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谁也不知道青色幔布的后面,是什么东西。
越是神秘,越能激发起人的好奇心,许多人都想着能一睹究竟,但先前五艘战列舰上戒备森严,别说是吴军的细作斥侯,就是魏军这边的人,都没有机会登上战列舰。
此刻当谜底揭晓,答案揭开的时候,魏军这边的人才恍然大悟,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嘛,用得着遮遮掩掩吗?
在魏军之中,投石车早已经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东西,不过大家一直把它当作是一种在攻城武器,只有在攻打城池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
其实由于投石车比较笨重,运输不便,也只有面对一些步兵难以攻克的坚城要塞之时,才会使用,攻打一般的城池,也是很少用到投石车的。
例如这次羊祜率领中军团横扫东南诸郡,就几乎没有使用过投石车,吴国的城墙不但全部是夯土所建,而且低矮简陋,不堪一击,根本就不值得魏军劳师动众地动用投石车。
像投石车这样笨重的器械,居然装到了战船上,这能好使吗?
这估计是魏军这边将士的想法,但对面的吴军却个个脸色大变,尽管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是从来没有见过投石车的,但对投石车却是谈虎色变,毕竟建业之战时,投石车对吴军舰队的毁灭性打击成为了吴人的梦魇。
尤其是那些从建业之战中死里逃生的吴兵,回想起当时那遮天蔽日的石雨,心底里都禁不住打起了寒战,那修罗地狱般的场景,这辈子都恐怕是他们挥之不去的噩梦。
别说是投石车了,就算是一些寻常的木头架子,都能把他们吓个半死,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当看到魏军战船上的投石车显露真容的时候,许多参加过建业之战的吴兵吓得已经是魂不守舍,开口惊呼了。
至于那些没有见过投石车的,耳熏目染之下,也对投石车畏之如蛇蝎,所以在魏军眼里最为平常不过的投石车,到了吴军这边,却成为了最为恐怖、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
步阐看到了投石车,虽然没有像普通的吴兵那样恐惧害怕,但同样也是脸色大变。
在建业沦陷之后,武昌的吴军在陆抗的组织之下,就对魏军这种新式的投石车战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不研究不行啊,否则的话,建业的结局很快就会轮到武昌了,想不出破解的办法,那只能是坐以待毙。
投石车的攻击威力实在是太大了,就连城墙都无法抵御,那更别说是用木头造的战船了,所以面对投石车的打击,正面的对抗和防御根本无济于事。
但投石车是一种岸基武器,有一定的射程,只要吴军不靠近投石车的射程,那基本上是就是安全的。
这大概也是陆抗再三下令给步阐,让他不得进攻魏军水寨的根本原因,万一魏军在水寨的后面安装着投石车,那吴军的战船攻上去,岂不就是去送死吗?
只有保证与岸边有充足的安全距离,吴军的战船就可以免受到投石车的打击。
第二个方式就是要汲取建业之战的教训,平常的水战,越密集的阵型越能保证舰队的战斗力,但面对投石车的时候,却是恰恰相反,越密集的阵型,越容易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当发现魏军在使用投石车的时候,吴军的船队要尽可能地采用分散的阵型,扩大战船之间的间距,尽管这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战船都会安然无恙,但至少不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在当时讨论应对投石车策略的时候,吴军一个低阶的禆将曾提出一个设想,魏人会不会将投石车安装到战船上。
但这个设想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其中就包括步阐,当时吴军的大部分将领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投石车使用,需要平整稳定的环境,战船上颠簸不平,根本就无法抛射,更无法瞄准目标,所以这完全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但现在步阐才发现他错了,错得相当的离谱,正是因为他不相信魏军会在船上使用投石车,所以才会将船队集结成最为密集的阵型。
步阐认为,只要自己不到岸边,始终于岸边保持充足的安全距离,魏军的投石车就会不威胁到自己。
但眼前的一切,已经彻底地颠复了他的三观,那五十辆投石车齐整整地出现在魏军战列舰的甲板上的时候,步阐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