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9章 场面失控(1 / 2)

就在吴军还在收拾行装的时候,就听得有人大声喊道:“魏兵来了!”

果然,在正北方向上,一彪人马快速杀来,那旗号看得分明,正是魏军的队伍,很快他们就冲入到了吴军的阵营之中,逢人便砍,遇兵即杀,吴军营地,登时大乱。

首先杀到的不是别军,正是魏军中军团的步兵营,他们在下蔡顺着浮桥渡过了淮河,三下五除二就解决掉了吴军在淮河渡口驻防的兵马,而后火速南下,直扑寿春而来。

步兵营虽然大部分是步兵,但其行进速度却一点也不亚于骑兵,所有的士兵几乎都是一路小跑,在步兵将军皇甫闿的率领之下,快速挺进到了寿春城下,与正准备撤军的吴军碰了个正着,皇甫闿二话不说,当即就下令步兵营发起攻击。

对于久经善战的步兵营将士来说,他们就如同是刚出水的蛟龙,刚出林的猛虎,士气正旺之时,一声令下,这些军士便嗷嗷叫着,向吴军扑了过去。

这时候的吴军营地,大部分的兵马已经是撤走了,包括孙綝在内的吴军的一些高官也早已经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留下来的兵马,大多是刚刚从攻城战上面撤下来的军队,他们还在收拾着行装,魏军就已经杀到了眼前,迫不得己之下,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与之交战。

但魏军步兵营的战斗能力何其强大,这么一支组建最早,战斗力最为彪悍的队伍全力发起攻击的话,吴军就算是阵形齐整,也是难以与之匹敌的,更别说现在局面混乱不堪的情况下,吴军勉强地交战,也是难逃被碾压的下场。

魏军有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一路横扫,如入无人之境,杀得吴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但关键的是,吴军的速度根本就比不上魏军,吴军长于水战,若论水性和驾驭舟船,那魏兵肯定是不及的,可一旦上了岸,无论是论速度还是爆发力,他们和魏军却是相差太远,没跑出几步远呢,就已经是气喘吁吁了。

而魏军的将士虽然已经是经过了长途奔袭,但此刻依旧是健步如飞,迅猛如虎,三步并做两步,就能从容地追上吴军的逃兵,手起刀落,有如砍瓜切菜一般,收割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吴军看得是心寒胆战,这仗还真没法再打了,战是战不过,逃也逃不掉,难道说,这里真是他们的葬身之地吗?

这时皇甫闿下令魏军喊出“降者免死”的口号来,吴军士兵立刻是呼拉拉跪倒了一大片,毕竟谁也不想死啊,他们玩命地逃跑,也只是为了能够逃出一条性命来,现在魏军并不准备赶尽杀绝,投降即可免死,有这样的“好事”,吴军士兵自然是趋之若鹜的。

魏军历来禀承能收降绝不杀戮的原则,因为曹亮清楚,在战争中,那些普通的士兵大多是受害者,他们被裹挟到战争之中来,确实是情非得己,本质上来讲,这些士兵大多都是寒门百姓出身,甚至他们都没有选择的权力,所以曹亮曾经数次下令,只要愿意放下武器归降的俘虏,任何人不得加以伤害,一律优待之,并在战后做出妥善的安置,愿意留在军中效力的,按普通的士兵给予粮饷,不受任何的歧视。

对于无意留在军中的,则一律遵照本人的意愿,发放盘缠路费遣返回乡,妥为安置,分配田地进行耕种。对于回乡有困难的或条件不成熟的,则采用异地安置的办法,保障其生活。

所以对于战俘体系,魏军是有着一整套的成熟方案的,曾经有着数不胜数的司马军归降到了曹亮的这边,不但瓦解了司马军的势力,而且其中许多的士兵倒戈相向,成为了征伐司马氏的马前卒,为曹亮平定天下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而且曹亮也是唯才是举,识人知用,如今的淮南都督王昶,曾经就是一名战俘,但曹亮并没有因为他俘虏身份就贬低他,反而是一直重用于他,还有包括卫瓘、庾纯、任恺、李胤等人,原本也是司马氏的重臣,但归降曹亮之后,依然得到了重用,位居三省六部的官员之列,可见曹亮的用人,从来也没有因为降人的身份而区别对待。

所以在司马军中,投降便成为了一种再寻常不过的事,只要不是司马家的死忠分子,不光是会在战败之时放下武器投降,而且还会主动地予以投诚,以至于发展到后面,曹亮的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而司马氏反倒是渐式衰微,一蹶不振。

究其原因,还是曹亮这边的阵营能够善待俘虏,用人唯贤,所以才会天下归心,降者如潮。

吴军这边倒是不知道魏军的政策,一看到战事不利,只想着玩命逃跑,以为只有跑得快,才会有生路,殊不知,活下去,并不只有逃跑一条途径,只要放下武器,缴械投降,远强于疲于奔命。

更何况逃跑也是有风险的,魏军的刀剑弓弩那可是毫不留情的,一旦被魏军追上,那绝对是十死无生。

魏军对归降者一律采用宽大处理的方式,只要肯在战场上放下武器,那你就不再是敌人了,而对那些负隅顽抗的,拒不投降的,试图逃跑的,则不会那么的客气,一律毫不留情地斩杀之。

先前吴军搞不清形势,所以才会出现大溃逃的局面,而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