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地,那个名字便从他心里
浮了出来――
张遮。
朝堂上沉默寡言的一张脸,无趣乏味的一个人
他无声拉开唇角,陡地冷笑。
只不过姜雪宁也看不见。
心内仿佛有一团炽火烧灼肺腑,可他的声音仍旧带着那一种残酷漠视的冷平“可。”
那一刻,仿佛拉长到永恒。
然则不过是一个眨眼。
宫门里先是没了声响,紧接着便听得“当啷”一声清脆的响,比锋锐的匕首见血封喉、从人手中脱落,掉到地上去的声响。
燕临如在梦中一般,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
连刀琴剑书都愣住了。
他红了眼,终如困兽一般,身体里爆发出一种谁也无法抗衡的力量,竟骤然挣脱了,踉跄着向那宫殿中奔去,一声声喊“宁宁,宁宁――”
鲜血从殿内弥漫出来。
那怕疼的、怕死人的、怯懦了一辈子的姑娘,决然又安静地倒在血泊里。
金簪委地,步摇跌坠。
燕临冲进去抱起她,统帅过三军,攻打过鞑靼的人,此刻却慌乱得手足无措,像是少年时那般哭起来,绝望地喊“太医,太医叫太医啊――”
他沾了满手的血。
那样无助。
剑不知何时已倒落在了地上,谢危一动不动站在外面,看了许久,没有往里面走一步。
姜雪宁终于死了。
8绿梅
燕临的魂魄,似乎跟着她去了。
停灵坤宁,朝臣或是不敢,或是不屑,都不来拜。
只有他成天坐在棺椁前喝酒。
醉得狠了,便同她忏悔;偶得清醒,又一声声埋怨,恨她,责怪她,仿佛她还在世间一般
也不知是谁忽然提了一句,说刑部那位张大人,竟给自己写了罪诏,长长的一页,三司会审诸多朝臣,没有一个忍心。
于是他忽然发了疯。
提着剑便要往刑部大牢去,要杀张遮。
下头人来报,谢危才想起,确还有一个张遮,收监在刑部大牢,已经许久了。
燕临自然有人拦下来。
他想了片刻,只道“前些日抄家,姜府里那柄剑,拿去给他吧。”
那应当是很久以前的东西了,姜伯游革职,姜府抄家
,才从那沾满了灰尘的库房里找出来。
剑匣打开,内里竟然簇新。
是一柄精工锻造的好剑。
剑匣里面还镌刻着贺人生辰的祝语,一笔一划有些稚拙,可刻得很深,经年犹在。
去送剑的人回来说,燕将军看着那把剑,再没有喝过一口酒,只是在坤宁宫前,枯坐了一整夜。
谢危也懒得去管他。
只是晚上看书时,见得说文的一页
上,写了个“妒”字,后面解害也。
他便把这卷书投入火盆。
次日天明,雪化了,他想起那为自己定下秋后处斩之刑的张遮,去了刑部大牢一趟。
只是话出口,竟然是宁二殁了。
后来才补你的娘娘殁了。
那一刻,谢危只觉出了一种没来由的讽刺,好像冥冥的虚空里,有个人看笑话似的看着自己。
又说了什么,他竟没印象了。
从刑部大牢出来,待要离开时,却见一人立在门外,同看守的卒役争执不休。
穿着的也是一身官服。
只是模样看着面生,手里执着一枝晚开的绿梅,碧色的花瓣绽在枯槁的枝上,似乎是宫里那一株异种。
谢危想了想,才想起“是卫梁”
刀琴在边上,道“是。”
谢危道“他来干什么”
剑书便上前去,没一会儿回来,低声道“似是,皇后娘娘生前有过交代,托他折一枝梅,给张大人。”
谢危沉默许久,道“让他去吧。”
剑书再次上前。
那些人才将卫梁放了。
卫梁也远远看见了谢危,只是神情间颇为不喜,非但不上前来,甚至连点谢意都不曾表露,径直向着大牢内走去。
谢危立在原地。
片刻已不见了卫梁人。
刀琴剑书都以为就要走了。
然而那一刻,他眸底寒凉,也不知触着了那一道逆鳞,竟然道“去抓了他,那枝梅也不要给”
这分明是戾气深重。
刀琴剑书近来越发摸不着他喜怒,只得又将已到大牢里面的卫梁抓了,连着他方才携入的那枝碧色的寒梅,也带了回来,奉给谢危。
谢危修长的手指执了,看得片刻,扔在地上,慢慢踩碎。
9断义
回去时,街市上仿佛已经忘了前几个月才遭一场大祸,渐渐恢复了热闹。
也有流离失所的百姓沿街乞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