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二四九章 税赋暴增至三千多万两(1 / 2)

永兴元年匆匆而过,一转眼就已经到了年末,这一年大明好像什么都没做,没有发动对外战争,没有官场地震,没有重大策略调整,没有任何大动作,平平淡淡,平平稳稳,至少北直隶、南直隶等地没有遭受旱灾的老百姓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在悄然改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钱越来越好赚了,大明各地,各种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且生意都好到爆,只要胆子够大的,几乎都能赚的盆满钵满,只要勤劳肯干的,都能找到一份薪水不低的工作,赚钱的机会从未有如此之多。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在平平淡淡中悄然改善。

大家身上穿的衣服就不消说了,以前几年都舍不得添置一件新衣服的平头百姓现在一年给家里人买几套新衣服都不显得稀奇;

吃的方面改善应该是最明显的,因为盐价越来越低了,所有老百姓都吃的起盐了,做出来的菜也不再寡淡无味了,还有就是各种食油开始悄然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厨房。

以前的时候大家都是盐都吃不起,谁还去想油的问题,普通平民百姓家里也就在一年或者几年难得吃次肉的情况下才能吃到点肥油,现在就不一样了,东盛堂推出了一种平价菜籽油,一两银子五十斤,折合成铜钱的话就是二十文一斤,这个价格对于动不动就是几两一个月收入的老百姓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不知不觉间,所有的老百姓炒菜都开始用油炒了,而不是用水煮了。

这个时候,大家吃饭已经不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简单了,大家都习惯了吃用油炒的菜,而且盐还要放到刚刚好,如果再让他们吃那种水煮出来没一点油味,没一点盐味,估计大家都吃不下去了。

还有住的方面,以前民间比较富余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办法盖砖瓦房,盖不起砖瓦房也会想办法盖木石结构的平房,不过大明经过几十年的折腾,砖瓦房和平房已经不多见了,茅草房和土房慢慢成了平民百姓的主要居所。

现在,这个趋势又出现了逆转,茅草房和土房正在慢慢变少,很多老百姓都开始新建平房甚至是砖瓦房,也就是说,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在逐步改善中。

至于出行方面就更不必说了,东盛堂在大明各地到处修铁路,坐火车已经成为远行的首选,以前书生赶考动不动就走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事情基本没有了,就算从最南边的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赶到北直隶京城也用不了几天!

当然,这还只是没受灾的地区,如果说受灾严重的西北五省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变化,那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西北五省再没有饥民、流民、流寇,再没有遍地的反贼,再没有无休无止的战争,平原上不再赤野千里,村庄里也不再荒无人烟,老百姓也不再饿得到处找草根树皮吃,大家都吃上了大米白面,大伙也不再衣不遮体,因为这里就产棉花,海量的棉花,菜油更是管够,因为这里就是产油区。

总之,旱灾已经影响不到老百姓的生活,大家都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受灾之前,回到了万历中兴那几年最富有的时候,甚至,比那个时候日子过的都要好!

大明真的开始中兴了,而且是前所未有的中兴!

这一切自然离不开中兴名臣张斌的努力,不过,他觉得这些还不够,老百姓日子还能过的更好,大明还能更富强!

这天,正好户部将全年税赋统计的账本送上来了,张斌仔细翻阅了一遍,随即便拿着账本向御书房走去。

永兴帝朱慈烺这段时间都兴奋的不得了,因为他都没想到,大明这么快就能中兴,一年,才一年时间,自己就超越了祖爷爷神宗万历皇帝,甚至超越了列祖列宗,大明几乎是一转眼就从奄奄一息变得身强体壮,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强壮!

他当然知道,这一切可以说都是张斌的功劳,所以,张斌求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起身跑到门口,亲切的把这位师傅兼岳父迎了进来。

张斌这个时候也没空管这些细节了,因为他有很重要的事情和朱慈烺商量,他在朱慈烺的“搀扶”下坐到龙案旁,随即便将手中的账本递给朱慈烺,示意他看一看。

朱慈烺翻开账本一看,顿时惊的目瞪口呆,卧槽,永兴元年,大明全年税赋收入三千一百余万两!

他使劲擦了擦眼睛,盯着那个数字看了几遍,没错,就是三千多万两,不是三百多万两!

有没有搞错,崇祯十七年大明的税赋还只有七百多万两好不,怎么突然暴增了两千多万两,他没有下旨加征三饷啊!

他抬头看了看张斌,见师傅没有说话的意思,连忙低下头,翻开账本仔细看起来。

两京十四省,他一页一页的看过去,很多行省的农田税赋都有明显的增加,他知道,这是因为师傅把皇室宗亲的地全部收了,然后分给了平民百姓,所以,税赋增加相当的正常。

然后,各省的商稅也在迅猛增长,甚至超过了农田税赋的收入,这个他也知道,因为张斌建议取消人口流动限制,取消路引,以加强商业流通,这样做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