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露面最合适的人选,张斌和他们一合计,便正式任命李树本为东盛堂建宁制药的大掌柜,代表李氏一族,掌握东盛堂百分之一的股份。
紧接着便是商议研制药丸、药散事宜,李氏家传之腰疼丸、补肾丸、十全大补丸自不必说,就连延年益寿和助兴的药散也被分别定名为益寿丸、龙虎丹,以蜂蜜黏合为药丸,准备批量生产。
当然,这些都是富贵之药,专门给有钱人家用的,平民之药也不可少,众人一合计,也定下了不少,比如专治风寒感冒的风寒散,专门驱热散毒的解毒丸,专治各种炎症的消炎散等等。
各种药丸药散定下来,接着就是原料采购了,第一批做多少这是个问题,如果放开了做,各种药丸药散最少要做上万份,因为东盛堂分号遍及大明两京十三省,还有东瀛、朝鲜、南洋、琉球等都是不小的市场。
不说别的,光说大明两京十三省,州府足有上百,县城足有上千,就算做上万份,分下来,一个县城连十份都不到,这个数量并不多,但是,一计算成本,那真是吓死个人,初步定下来的十余中药丸和药散,如果全部做一万份,一千万两都打不住!
当然,这其中主要是富贵之药成本高昂,平民用药全部做一万份也不到一百万两。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后世有很多营销范例,张斌直接选取了两种,一种是创品牌,一种是饥饿营销。
平民用药,可劲生产,反正成本不高,薄利多销,专门用来创品牌。
富贵之药则限量生产,各种药丸和药散每年就做一千份,饥饿营销,不断推高价格,获取更多的利润,待市场需求旺盛再逐步扩大产量。
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张斌也定下规矩,先在建宁府试点,推广各种药材的种植,由李家专门派人培养药农,种植各种珍贵药材,待建宁府种植技术成熟,再逐渐向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以及广东北部各州府推广。
这样一来,不但能形成固定的产业链,还能增加福广两省平民的收入,东盛堂建宁制药厂一旦发展起来,福广百姓必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