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出发(1 / 2)

文帝想了一夜,最终还是让君九凝加入了从京城派往边疆的军队。

因为前线战事吃紧,金銮殿议事的第二日,军队便出发了。

文帝亲自去凝香殿接上君九凝,送到了京城的城门下。

君九凝今日穿着一袭冰冷盔甲,披风鲜红似血。她不再梳着在宫里时的繁复发髻,而是简单地束起高高的马尾,简洁利落。

文帝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君九凝,心神一晃。

在自己眼皮底下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小女儿,此时已然可以独当一面了。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

文帝虽长得俊朗,但一双眉眼向来凌厉。面对此时的君九凝,他却褪去了满身的威严气势,只是一个简单的、为即将远行的女儿担心的父亲。

“凝儿,此行不能说是凶险万分,却也是危机重重。父皇欣赏你那份英勇志气,但朕也希望你能平安。如今,朕只剩你和清漓两个孩子,朕不希望又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今日寒风凛冽,君九凝看着文帝温和而慈爱的眼神,心里一片暖意,乖巧地点了点头。

看着君九凝乖巧的样子,文帝心中的不舍之情更甚。他心里其实并不想让君九凝去边疆,参与到楚国和赵国的战争之中,但君清漓昨日说的话确实让他大有感触。

楚国少将才,即便有,带兵打仗时也畏手畏脚,始终缺少战意,不成气候。这才造成宁王在军中大权独揽的情况。

现在宁王撂挑子了,军中无人能撑起鼓舞战意一职。而从目前这个情况来看,或许君九凝可以补足这一方面。

所以他最后答应让君九凝前往边疆也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能彰显皇家对于边疆战事的重视程度,鼓舞军心,二是能让君九凝在军中起带头作用,刺激一下那些行事畏缩不前,顾虑过多的将领。

她女子的身份,或许会带来很多的质疑,同时也能调动起男人们的胜负欲。

君九凝知道文帝的苦心,拍拍胸脯,扬起头自信应承道“父皇放心,儿臣不仅会守护好楚国,更会保护好自己。待儿臣凯旋,再来向父皇讨赏”

不是君九凝故意吹牛,而是她猜测楚国与赵国的这一次边境之争,不论如何,楚国到最后还是能赢的。

怎么说楚国也是七国中实力仅次于梁国的大国,若是赵国经此一役胜了楚国,那么七国的势力定得重新洗牌,到时候纷争不断,对于原文的剧情而言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君九凝凭借自己的推断给文帝画了大饼,也是不愿给自己留退路。这一战,不管初衷是什么,她都绝不能输。

文帝听着君九凝这志在必得的语气,又是欣慰又是疑虑。

自己女儿信心满满是好事,但是她是不是把两国之间的战争想得太过简单了

但文帝想,不管怎么说,只要君九凝有这份必胜的信念撑着,有这份对楚国军队的信心傲气在,至少稳定军心不在话下。

当初宁王能在军中闯出自己的一番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于此道有过人的天赋,他狂妄而肆无忌惮的性格,也是他在作战时能震慑对手的原因之一。

而君九凝的性格虽然和他有些相似,却也并不是完全相似。

君九凝之前被文帝宠溺得非常跋扈,天不怕地不怕,说话做事全凭喜好,而不过脑子。一度让他非常头疼。

文帝想但是现在她的性格已然改了。从君九凝偷跑去梁国请空灵,还有抓到给云贵妃下毒宫女的这两件事中,文帝看到了君九凝懂取舍,会思考,做事果断的长处。

算得上是有勇有谋,却不莽撞。

何不让她试试呢这也是给君九凝的一个考验。

皇位这个担子迟早要落到君清漓手上,但君清漓身子太弱,又没有别的兄弟帮衬,将来未必能撑得起楚国。若是君九凝能成为第二个如宁王一般的人物,他也能放心许多。

君九凝不知道文帝已经想到了很远以后的事情,她作为一个炮灰,做这么多只是想改变命运在这里活下去而已。

军队开拔了。

君九凝翻身上了高头大马,坚硬冰凉的马鞍坐起来并不舒服,但她却毫不在意,只朝着文帝挥挥手,笑着道“父皇,儿臣拜别”

她的身影渐行渐远,终于隐匿进了马蹄扬起的烟尘之中。

君九凝随着军队,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地赶路,终于在第四日的正午,到达了楚国驻扎在边疆的军营。

镇守在楚国边境的谢老将军,也是定北侯,早就接到了消息,皇上为了鼓舞军心,特命楚国长公主君九凝赶赴边疆,与楚国军民共同作战,抵御敌国军队。

谢老将军虽然在心里对此举措嗤之以鼻,但面上功夫还是得做足了。

行军打仗之事,向来都是男人的事情。他也听闻了宁王撂挑子的事情,太子又体弱不堪,送这个长公主来,恐怕就是为了撑撑场面。

恰好今日两国休战,偃旗息鼓,谢老将军便领着一众军中的将领到城门迎接。

这里叫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