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锦梨在剧组里越发低调,那她正在上映的《暗杀》却在网络上越发高调。
《曙光》的拍摄虽然是封闭拍摄,但不要求演员只能在一个地方活动,也不要求禁止上网。
锦梨才刚进入剧组的第二天,博客就大面积爆发《暗杀》相关的热搜,这部片第一次靠内容,而不是靠噱头上了热搜。
《暗杀》后期好看!
《暗杀》原来是这样的
李菲菲归来复仇
锦梨在上午拍完戏后,发现今天很多剧组的工作人员看她眼神不对,不是看好戏的眼神,而是有种崇拜之意。
她想了想,特意打开手机看了热搜,发现跟《暗杀》有关的热搜词条太多了,随便一翻就有四五个。
她有些吃惊,特意询问了陈琴:“公司是不是帮我买热搜了?”
陈琴愣了愣,眼里划过一抹茫然:“没有啊,没听芳姐说有这个计划,而且你不是正在拍摄《曙光》吗?”
之前锦梨还没开拍时,导演还特意把所有演员聚在一起开会。
那个会议她也去了,导演说在拍摄期间,希望演员们不要太过张扬,努力隐瞒保密拍摄信息。
锦梨见她也一脸懵懂,把手机递给她:“不是《曙光》,而是《暗杀》,今天我觉得工作人员看我的眼神不太对,所以上网搜了一下,果然是跟热搜有关。”
陈琴愣住,她早上都没碰手机,只顾着跟人唠嗑了,也没有人发消息给她,所以她还不知道这件事。
陈琴问:“那我要不要去问问芳姐?”
锦梨思索了一会儿,摇头:“算了,宣传的事我不懂,她们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你去跟芳姐说,如果需要我配合的地方,记得跟我说。”
陈琴比了个“ok”,“行,我去问问是怎么回事,你先休息。”
吃完午餐,锦梨回到酒店,并没有午休,而是拿起课本学习。
她最近已经将各科的知识点都肝完了。
在事半功倍的状态下,锦梨觉得自己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清晰。
一开始她只觉得这个状态是专注度的提升,比平常人更能专心地去做一件事,也就是更能忍受寂寞,集中注意力。
但随着她好几次烧香拜神,身体变得越来越好,她的能力也出现过了几次变化,变成不仅提升专注度,还能提升效率。
别人是一天有24h,8h拿来工作,其中4h是专注工作的状态。
那她则是一天有24h,却能拿出12h来学习,还能让这12h都是专注工作的状态。
相当于她一天的效率,能比得上普通人的三天!
更别提别人是越学越累,她是越学越精神,还得靠肝来提供精力。
当她越来越习惯这种状态后,锦梨发现她的智商好像也提高了一些,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厉害,拿到题目的一瞬间就能迅速想出答案。
真就是不假思索地冒出了一串数字的那种!
现在锦梨多少有点体会到高智商是一种什么感觉了,解题速度从低速换成了高速,又换成了超高速!
别问她是怎么做到的。
只能说“刷题万遍,其义自见”,扫一眼题目,答案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心中。
锦梨想到这里,又羡慕起顾澄的脑子了。
人跟人差距真是大,她需要开挂才能达到解题随心,但顾澄只需思考几秒就能给出答案。
在理科的天赋上,即便她开了挂,还是有点不如顾澄。
但锦梨转念一想,顾澄的文科天赋也比不上她啊。
书本上的内容她看几遍就能背下来了,完全不像别人要背得死去活来。
如果不是为了在上大学时有更多的专业能选,所以才决定学习理科,不然她选文科才是真正的“事半功倍”。
刷题都不需要刷得这么辛苦,躺平都能起飞。
在锦梨继续苦逼地刷题时,陈琴已经联系上了隋玲芳。
她拨打了芳姐好几次电话,都没被接通。
这次拨打原以为也会不接通,陈琴很有耐心地等着,电话铃声都快要没了,终于被对方接了起来。
隋玲芳略带沙哑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刚刚太忙了,没接到你的电话,锦梨那边发生什么事了?”
陈琴立刻解释道:“锦梨姐没事,她发现《暗杀》上了热搜榜,特意叫我来问问你,有没有需要她做的,记得跟她说。”
隋玲芳嘴角划过一抹笑意,如果不是场合不对,她真想仰天大笑三声,抒发一下心中积累的闷气。
她笑意盈盈地说:“没什么需要她做的,她要转发什么我都会提前给她留言,现在只需要享受胜利的果实。”
陈琴听出了她的好心情,好奇地问:“芳姐,公司是不是给《暗杀》买热搜了,怎么搜索指数忽然飙的这么高?”
隋玲芳嗤了声:“我们倒是想买,但宣传权一直被天鼎握在手里,想买也不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