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 / 3)

佳媳难为 霁微 4911 字 9个月前

,绝不会亏待了嫡出的郎君。”

齐老夫人瞥了她一眼,那心思都写在脸上了,她冷不丁道“你是都打算好了,可你觉着亲上加亲的姻缘,那阳陵侯府楚家未必这样想。”

当日家里大娘子谢叡瑜嫁给阳陵侯府世子,那是国公府长房嫡女的身份,谢叡瑜是家里最尊贵的娘子了。阳陵侯府虽然只是侯爵,却胜在楚家一门双爵,如今阳陵侯府是二房,那长房是齐国公府,当今陛下的皇后娘娘就是出身齐国公府。

阳陵侯府门风清正,阳陵侯没有庶出子女,可见阳陵侯夫人手腕。前头两个儿子娶的都是一等一的名门贵女,这回不是齐老夫人瞧不上郑雪芙,给大姑太太泼冷水,想想都知道凭着一商户女身份如何能嫁到这样的簪缨世家去

大姑太太一愣,她硬声道“芙儿再不济也是敬国公府的外孙女,与咱家本就是亲上加亲,如今咱们还不知道楚家的心意。过几日大侄女回门,母亲您便托大嫂说说,让大侄女回去问问通个气。母亲,我这辈子已经是这样了,可芙儿得有个好前程啊。”

最后几句隐隐有哀求的意味在其中,可齐老夫人不是个傻子,这种明知道自取其辱的事情何必去做。

她知道大姑太太一心只想着女儿能得嫁高门,弥补自己年轻时的遗憾。可却没有考虑到现实。

齐老夫人闭了闭眼,心又硬了起来,她冷声道“你如今过的不好,怨不得我,也怨不得你父亲。当日,我们为了你都是费尽心思,只想着你能得一门金玉良缘,你却死了心要嫁给那郑家,不过是一副好皮囊,你不惜做出珠胎暗结的丑事来。”

“芙儿是你的女儿,更是郑家的女儿。你的脑子若是转不过来,我便明明白白告诉你,往后将脑子拎得清些,阳陵侯府楚家是决计不行的。如今不论什么名门望族,只要是门风清白的好人家,郎君的人品好就是最紧要的。芙儿的亲事我会放在心上,你回去吧。”

齐老夫人这番话说的直白,一丝希望也不给大姑太太留下,直接将利害关系都说清楚了。

大姑太太听的发怔,她浑身颤抖,咬着唇不可置信道“母亲”

林妈妈赶忙进来,瞧着这副场面便知道发生了何事。她赶忙低声劝道“姑太太,老夫人近来总是咳嗽,身子不好,您莫要与她吵嘴。”

大姑太太倒吸一口凉气,望着母亲决绝转身的背影,她后知后觉地瘫坐在地,久久不肯动弹。

梁槐宁回到康宁阁,偌大的院子里丫鬟们都有条不紊地忙活着事,这种岁月静好的日子最是舒坦,什么都不必操心,倒比从前闺阁时还要清闲。

在家时,梁夫人有意锻炼她,让她跟着管家,学会看账本。可到了谢家来,一切事宜都有大太太和大奶奶来,她这做小儿媳的反倒没了用武之地,最紧要的事情便是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前两日文煦奉谢叡珣之命将康宁阁的账本支出送来,上头条条支出一目了然。按照府里的例,郎君和少奶奶们月例均等,都是一个月十两银子。

谢叡珣每个月还有俸禄,虽然微薄,但那一份也是记在账上的。他的花销更是微乎其乎,没什么额外支出,梁槐宁瞧着账目上头的银钱,又记起前两日文煦过来交付身家时,梁槐宁不由得咋舌。

银钱是小头,大头是那些私产,也就是商铺土地庄子。国公府的祖产不动,谢叡珣的私产便很够看的了,望着小小一个箱笼中放着的地契,梁槐宁又将她的嫁妆清单拿出来盘点了下,其中不乏有铺子土地,有潓州的,还有京兆的。

若是好生经营着,其中的盈利是很够看的,又是一笔入账。梁槐宁初入京兆,对一切都不大熟悉,待过几日让谢叡珣带她出去转转,再让嫂嫂明氏帮她参谋一二,好歹将那空置着的铺子经营起来,做些营生都是好的。

她这样想着,连茗雾和新芽端着果子进来都没发觉,茗雾笑嘻嘻道“奶奶想什么那么入神呢早上时间紧,您早膳用的不多,奴婢担心您饿着,就和新芽一起从厨房取了些果子来。”

她和新芽将手上的承盘放下,将玉碟一样一样取出来放下,色泽鲜丽,香味浓郁。

梁槐宁瞧见方糕时,不由得展颜笑道“瞧着这个倒亲切,在家时常吃的,是咱们潓州的果子。”

新芽笑着接过话道“说是府里来了个打江南来的厨子,做的一手江南名菜。想是太太体恤您远嫁过来以慰您思乡之苦,今日特意做了咱们潓州方糕,豆沙馅的,枣泥馅的都有,奶奶尝尝。”

梁槐宁自己也有些庖厨经验,这道方糕她自己也会做,可大厨果真是大厨,她赞不绝口笑道“果真极好,下去莫忘了打赏师傅。这些忒多了些,我一个人也吃不完,一会儿拿去院子里分分,我瞧着院里那几个丫鬟年纪虽小,可做事颇有章程,动静也小,拿去给她们当零嘴尝尝。”

茗雾点头应下,便继续道“您可知道奴婢们去内院厨房端果子时,二奶奶身边的丫鬟跟二郎君的妾室丽娘身边的丫鬟起了争执,原是丽小娘身边的人不懂规矩或是蓄意寻衅,偏抢在二奶奶的人前头嚷嚷着自家小娘怀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