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6(1 / 2)

, 一行人却湿漉漉地开了一个相当狼狈的场。

作为始作俑者的阎夏把玩着自己手里的牌子默默不说话,只要他存在感足够低就不是因他而起。

岸边的观众越来越多, 其中包括了很多闻讯而来的粉丝,怕人多出什么意外,尚导领着湿漉漉的众人回到了最开始的古楼。

后面没有别的游戏任务,主要就是参观参观房间, 再洗漱休息一下。

晚饭时间众人再次集合在了一起。

尚导一贯的风格,第一天晚上基本都不怎么会折腾人。

吃完后大家又坐船游览了一番小镇的夜色风光。河道两岸点满了各色各样的灯,好看极了。

下船后大家又去放完河灯, 才慢慢悠悠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早上, 小镇没有下雨。

吃完早饭,尚导安排起了任务, 说上午是学习时间。

需要两两一组, 抽签去学习当地特色文化。学成了老师傅会管他们的午饭。

阎夏跟着小伙伴上前从签筒里抽了一张叠起来的纸条。

最后的结果是他跟袁筱一组去学习当地的油纸伞制作。

冯乐乐跟董来喜两人要去学习当地的戏曲, 另外两个小朋友则是染织工艺。

纸条上面写了具体的地址。

嘉宾们清清爽爽地各自出发,戏曲学习的地方跟油纸伞离得不远。

跟另外两组告别后四组人悠哉悠哉地一边闲聊一边逛着小巷。

没一会儿就分别到了各自的老师傅家。

阎夏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对四十来岁的中年夫妻, 以及院子里各色各样的油纸伞,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袁彦凯作为他们这一小队中年龄最大的人,担任起了主要的沟通任务。

几句闲谈间就给大家以及观众科普了一门文化的变迁和传承。

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手艺,自然不是一上午就能学会的,向导安排这项拍摄任务的目的也仅仅只是在于宣传。

等介绍完,大叔拿来了几把没有完成的半穿油纸伞。

他们上午的任务就只用做伞面。

大叔把半成品递给大家后,又一人给了一张棉纸,伞面内容可以自行diy。

阎夏拿到属于自己的后,很不讲究地盘腿坐在了地上。

毕竟是做完以后可以自己带走的东西,阎夏还是挺认真对待的,弄丑了撑出去丢的还不是自己的脸。

以至于在镜头里观众看到的就是,七岁的小孩双手撑着下巴一脸严肃不知道在想什么。

相比之下,旁边的袁筱就风风火火多了,小姑娘喜欢五彩斑斓,直接上手各种颜料都来了一点。

阎夏的伞面还没动呢,那边人都已经五彩斑斓了。

小脸儿跟个花猫一样。

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她真的一点偶像包袱都没有。

这边阎夏构思了半天后,终于把小手伸向了大叔的笔墨。

同一时间,他发现他大哥也拿着毛笔。

这一波,共脑了属于是。

果然水墨画跟亭台楼阁最配。

等阎夏动手以后,摄像大哥镜头直接对准了伞面,阎夏一心沉浸在伞面里根本没注意到。

其实阎夏画的也不是啥稀奇的景色吗,仅仅只是他跟他哥第一次执行任务时住所附近的山水风光。

阎夏画地专心,镜头里观众看地也专心,其实大家一开始都抱着小孩乱涂乱画的心态在看。

结果也就十来分钟的功夫,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就出现在了镜头里。

直播间

我到底哪一步没跟上

现在小孩都是这个水平

你们都没看到阎季画的吗

这条弹幕飘过,一心只在小孩身上的一些观众才发现,小孩他爸手底下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出现了一副出神入化竹墨图。

这叫什么虎父无犬子

我现在就好奇孩子他妈啥样。

前面的你不知道人家是单亲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鸡娃的同时也得鸡自己。

怎么办我家孩子也在看,他现在看我的眼神,我感觉他好像是学到了什么。

哈哈哈哈哈还能学到什么,无非就是送他去学钢琴的时候,他会天真地问了一句,妈妈你自己会弹吗

有点道理,自己不会的东西凭什么逼孩子学了。

会了就能逼dododo

院子里,老师傅夫妻俩不知道什么时候绕到了阎夏身后。

大叔举起了一个大拇指“漂亮”

然后对着阎季竖起了两个大拇指,看得出来,大叔对这个水平真的是很肯定。一边欣赏一边问道“你家小孩是你手把手教的吧”

阎季沉默一秒才回答,前世同一个长辈教出来的,算手把手吧

袁彦凯扔下了自己的伞面也跑过来围观,开玩笑般地说道“你们父子俩